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VIP免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1页
1/9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2页
2/9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_第3页
3/9
第3讲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主干梳理巧点妙拨一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2.第一个五年计划(1)背景(2)时间:1953-1957年。(4)成就:鞍山钢铁公司三大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沈阳机床厂和飞机制造厂等先后建成投产。(5)意义:开始改变工业落后面貌,初步形成了合理的工业布局,初步建成了独立的工业体系,为社会主义工业化奠定了□初步基础。3.三大改造(1)时间:1953-1956年。(3)实质: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4)意义:标志着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在中国基本建立起来,中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二探索与失误1.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成功探索——中共八大(1)背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2)时间:1956年。(4)意义:是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2.探索失误(3)人民公社化运动(生产关系):人民公社初期一切财产由公社统一核算,统一分配。“一大二公”,脱离实际,严重挫伤农民的生产积极性,造成了农村生产力的破坏。(4)危害:违背了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和超越了历史发展阶段,导致国民经济出现混乱,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三国民经济的劫难1.原因:1966年,中国爆发了“□文化大革命”,动乱由思想文化领域、政治领域扩展到□经济领域。2.表现[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工业化与社会主义改造间关系[问题探究1]“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基本实现了工业化吗?提示:没有。“一五”计划完成后,中国只是建立了工业化的基础,工业化并未实现。[图解历史]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探索[问题探究2]1960年农村“八字”方针从根源上纠正了党的“左”倾错误吗?提示:否。1960年纠正农村“左”倾错误时的“调整”主要是调整农、轻、重工业之间的比例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政治和认识根源上的失误仍没有从根本上得到纠正。[问题探究3]1975年邓小平全面整顿的实质是什么?提示:系统纠正“文革”“左”的错误。互动探究史料研读主题1发展生产力与变革生产关系并举——社会主义建设的起步一资本主义国家从发展轻工业开始,一般是花五十年到一百年的时间才能实现工业化,而苏联采用了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方针,从重工业开始,在十多年中就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建国以来重要文献选编》1993年版二“一五”计划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就分布示意图三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工业建设。发展部分集体所有制的农业生产合作社,并发展手工业生产合作社,把资本主义工商业分别纳入各种形式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李富春《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的报告》[教你读史]史料一反映出我国吸取苏联经验,优先发展重工业。史料二反映了“一五”计划在工业和交通建设方面成就突出,注意图片的标题。史料三反映了工业化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并举。[史料运用](1)根据史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我国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史料二反映出“一五”计划大型项目在区域分布上呈何特点?并分析原因。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史料三反映出“一五”计划的实质是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从历史原因看,我国重工业基础差,底子薄。从现实需要看,我国处于帝国主义的军事包围之中,发展重工业有助于增强综合国力,尤其是增强国防实力。从苏联影响看,学习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的经验——采取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策略。从行业关系看,重工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2)区域分布特点:集中在东北地区。原因:便于接受苏联援助;东北的工业基础较好。(3)史料三反映出“一五”计划既是我国有计划地开展工业化建设,又是对生产关系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一五”计划的特点和实质(1)特点①改造与建设并举(或变革生产关系与发展生产力并举)。②工业化建设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并举。③优先发展重工业,并强调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之间的关系。④渐进性和长期性。⑤一体(主...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通史版)高考历史一轮教师用书 第三部分 中国现代史 第9单元 第3讲 20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实践(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