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总磷污染控制方案为贯彻落实《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国发〔2015〕17号)(以下简称“《水十条》”)、《“十三五”节能减排综合工作方案》(国发〔2016〕74号)和《湖北省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工作方案》(鄂政发〔2016〕3号)等要求,切实改善全省水环境质量,保障水生态安全,确保完成年度环保约束性指标考核任务,特制定本方案。一、工作目标按照水环境质量“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原则,加强组织领导,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实现以下目标:2017年,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Ⅲ类)比例达到82.5%,丧失使用功能(劣于Ⅴ类)的水体断面比例控制在7.9%以内,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水质100%达标,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级别保持稳定。化学需氧量和氨氮排放量均比2016年下降2.5%,重点工程减排量分别达到1.25万吨和0.16万吨。各地年度考核目标见附件1、附件2。二、主要任务(一)坚持突出重点,强化固定源污染防治1.扎实推进工业污染治理。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排放计划,年底前完成造纸、印染、污水处理厂等重点行业达标整治。开展“十小”企业专项整治回头看,发现一家、关闭取缔一家。集中治理工业聚集区水污染,对工业集聚区污染治理设施进行专项清查,省级及以上工业集聚区2017年底前按规定建成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并安装自动在线监控装置。逾期未完成的,一律暂停审批和核准其增加水污染物排放的建设项目,并依照有关规定撤销其园区资格。加强工业园区环境监管,对超标排放的企业或园区一律采取按日计罚、限产停产等措施。推进造纸、钢铁、氮肥、印染、制药、制革等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省环保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国土厅、省能源局等依责落实,各地人民政府具体落实。以下均需各地人民政府落实,不再列出)2.加大城镇污水处理力度。加快推进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提标改造,提升污水收集处理能力。2017年底前,长江干流及主要支流沿线县级以上城市(区)污水处理设施,特别是敏感区域(洪湖、斧头湖、梁子湖、隔河岩水库、富水水库、丹江口水库、黄龙滩水库、漳河水库、白莲河水库等)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全部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强化城中村、老旧城区和城乡结合部污水截流、收集,加快城镇污水收集管网特别是支线管网建设。武汉市基本实现建成区污水全收集、全处理。强力推进647个乡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对运行不达标的已建项目同步启动改造。(省住建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环保厅等依责落实)3.推进污泥处理处置。现有污泥处理处置设施于2017年底前基本完成达标改造。加强污泥产生到处置全过程监管,非法污泥堆放点一律予以取缔,严厉查处污泥违法倾倒行为,禁止处理处置不达标的污泥进入耕地,各地级以上城市污泥无害化处理处置率应于2017年底前达到75%以上。(省住建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环保厅、省农业厅等依责落实)4.推进主要水污染物减排。结合“十三五”水污染物减排目标和水环境质量改善需求,分解落实年度减排目标任务。针对性的编制年度减排计划项目库,强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确保完成年度约束性指标任务。纳入国家实施总磷排放总量控制的地区,结合排污许可发证工作,做好基数调查,指导制定“十三五”及年度工作方案,落实削减任务。(省环保厅牵头,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省农业厅等依责落实)5.加快排污许可制度实施。组织各地开展排污许可证核发和管理工作。2017年6月底前,完成造纸行业排污许可证申请与核发工作。2017年底前,完成《水十条》重点行业及产能过剩行业企业排污许可证核发。(省环保厅负责)6.加强沿江水环境风险防控。按照国家部署要求,全面开展辖区内现有化学物质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对高风险化学品生产、使用进行严格限制,并逐步淘汰替代。开展风险防控区域划分工作,长江、汉江、清江干流沿江城市于2017年底前制定实施风险防控工作方案。(省环保厅牵头,省经信委、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卫计委、省安监局、省南水北调局等依责落实)7.严格污染源环境监管。深入推进重点行业企业达标整治,定期公布环保“黄牌”、“红牌”企业名单。定期抽查排污单位达标排放情况,结果向社会公布。严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