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雀教学设计《灰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和要求: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懂得做错了事就要改正,做一个诚实的孩子。2.阅读人物对话,体验不同人物的感受,体验列宁对灰雀和男孩的爱。教学重点难点:1.承认列宁对男孩的爱和教育,并渗透到鸟类保护教育中。2、从人物的语言及神态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教学理念:在教学中,通过反复朗读列宁和小男孩的对话部分,引导学生体会列宁在灰雀不见了的情况下着急、担心、悲伤、惋惜的心情。同时体会小男孩的心理活动变化,一开始支支吾吾到最后肯定地说话,可以知道他从心慌、胆怯变化到镇静、惭愧。我们可以从中领略列宁的伟人风采,尊重和爱护少年儿童,以自己对灰雀真正的喜爱感化、影响着男孩,使男孩最终放鸟归园。一、导入新课程。今天老师给同学们介绍一位名人。出示列宁图。这是谁?板书:列宁。你知道列宁吗?(简介)我们以前也学习过关于列宁的故事。比如《蜜蜂引路》,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很爱动脑筋,很喜欢观察,很聪明。比如《诚实的孩子》,从这个故事中,我们知道列宁从小就很诚实。今天再学一个列宁的故事,打开第五课,大家读课题《灰雀》。(教师板书)给我看看灰雀的照片。孩子们喜欢吗?你能描述一下灰雀吗?二、研读课文,探究人物品质。1.让我们看看课文如何描述雀鸟?3、有一次,列宁发现一只胸脯深红色的灰雀不见了,列宁什么表现?(找遍)引导学生思考、讨论:列宁在树林中找灰雀时,他一边找一边会想什么?试着说一说列宁的心里话。4.只有列宁爱他们?(和一个小男孩)黑板书写:男孩就因为小男孩也喜欢灰雀,所以围绕小灰雀,列宁和一个小男孩之间发生了一件事,从哪一段到哪一段写了他们之间的对话?(3――10自然段)5.引导学生学习自然段落3-10。a、同桌分读合作,体会列宁的心情、小男孩矛盾的心理。b、再次阅读并讨论:c、当列宁发现一只灰雀不见了的时候,他心情会怎样?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的?d、男孩听了列宁的话。他说了什么?他会怎么想?想象一下他的动作和表情。e、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列宁、男孩的不同心情,讨论:那只灰雀到哪儿去了?又是怎么回来的?三、自由阅读自然段落3-10,深刻理解列宁对灰雀和诚实儿童的热爱。《灰雀》教学设计一、直接导入。1.我们这节课继续学习《灰雀》。板书课题:5灰雀2.学生们,上节课我们第一次读课文。关于灰雀的故事是谁的?那么文本中他们之间有什么问题?请默读课文。二、学习第3-10自然段(一)列宁喜欢灰雀(引导列宁阅读他喜欢灰雀的句子。)①这时,列宁看见一个小男孩,就问:“孩子,你看见过一只深红色胸脯的灰雀吗?”②列宁说:“一定是飞走了或者是冻死了。天气严寒,它怕冷。”③列宁自言自语道:“多么好的一只雀鸟,但遗憾的是它永远不会飞回来。”(二)灰雀哪儿去了1.理解小男孩说的话。①男孩说:“没??我没看见。”②男孩看着列宁说:“他会飞回去的。他会飞回去的。他还活着。”③“一定会飞回来!”男孩肯定地说。2.读下面两句话:两个“将会飞回来”。②男孩看看列宁,说:“会飞回来的,一定会飞回来的。它还活着。”③“我要飞回去!”男孩肯定地说。)(三)合作朗读列宁和男孩的对话1.在同一张桌子上练习阅读。2.老师和一名同学合作朗读对话。3.让两名学生以不同的角色朗读列宁和男孩的话。4.师生配合朗读(师导读,生接读)三、学习11-13段自然段落小朋友,你们今天的朗读真不错。那么,灰雀真的如小男孩说的那样飞回来了吗?请大家默读11―13自然段,想想你能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明白的,等会儿提出来。四、学习第1段1.让我们回到第一自然段,找出描写灰雀的句子再来读一读。(生读第一自然段)让我们写下我们最喜欢的句子。3.刚才大家抄写得很认真,就让我们把刚才抄写的句子一起来读一读,(生齐读句子)四、扩张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关于列宁和灰雀的故事,其实关于列宁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课后大家可以搜集一些列宁的故事和列宁的格言,读一读,记一记。回家把我们今天学习的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一、场景介绍:(多媒体:三只灰雀在树枝上欢快地歌唱。)老师:听,三只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