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核对制度在药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摘要]目的:探讨核对制度在药学工作中的重要性。方法:药师对处方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处方的病情诊断、用药的适宜性、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处方调配完成后由另一药师再次全面认真的审核一遍处方内容。结果:患者对治疗学效果满意度比较呈逐年提高,对安全性满意度比较呈逐年提高。结论:核对制度提高了药学工作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关键词]核对;药学;药师我院为了加强药品的监督管理,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有效,我院药剂科不断对药品管理工作进行总结、整顿,巩固与完善了核对制度。提高了药学工作质量;体现了“以人为本”的宗旨;确保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有效、经济和适宜;改善了患者的生命质量。投入少,收效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值得在基层医疗单位推广。1资料与方法1.1资料我院是综合性教学医院,日门诊人次3000左右,西药房门诊处方量每天2000张左右,工作较忙。从2011年开始我院在药学工作中建立了严格的核对制度。本文对核对制度进行考核,从而研究核对制度在药学工作中的重要性进行研究,1.2方法药师对处方的规范性和完整性,处方的病情诊断、用药的适宜性、用药的合理性进行审核,处方调配完成后由另一药师再次全面认真的审核一遍处方内容,逐个核对处方与调配的药品、规格、剂量、用法、用量是否一致;逐个检查药品的外观是否合格和有效期等,经确认后,核查人员才能签字。发药是处方调配工作最后的一个环节,严格把好最后一关,使差错不出门:①再核对姓名、性别、患者就诊科室,以便确认患者。②逐一核对药品与处方的相符性,检查药品的剂型、规格、剂量、数量、包装,并签字。③发现处方调配有错误时,应将处方和药品退回调配者,并及时更正。④发药时向患者详细交待每种药品的使用方法和特殊注意事项。⑤发药时应尊重患者的隐私。2结果2.1考核内容①患者对用药安全性效果满意度考核:内容为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率下降;药源性疾病的概率下降。②患者对治疗学效果满意度考核:内容为症状消失或减轻;减少或降低了发病率、复发率、并发症;缩短了住院时间,减少了急诊次数和住院次数;治疗依从性提高,患者按时、按量、按疗程用药。2.2考核方式2010年1月~2012年12月底,考核小组每年度随机向患者发放患者满意度调查表1000份,回收1000份,进行满意度汇总统计,满分100分,效果差≤60分,效果好≥80分,效果显著≥90分。2.3患者对治疗学效果满意度考核情况2010年度为91.56%;2011年度为94.57%;2012年度为96.18%。效果显著,对治疗学效果满意度比较呈逐年提高。4.3患者对用药安全性效果满意度考核情况2010年度为92.21%;2011年度为95.89%;2012年度为97.63%。效果显著,对安全性满意度比较呈逐年提高。3讨论核对制度在药学工作中的重要性主要可概括为以下几点3.1减少差错事故,保证患者用药安全自建立检查核对制度以来,根据差错事故登记统计,两年内部纠正差错200次左右,起到了“防患未然”的作用。有的差错(包括处方错误和配方错误)如不及时纠正,药发给了病人,不但达不到治疗目的,反而危害病人的健康,甚至造成医疗事故。在发药检查过程中发现的差错,除因调剂人员业务水平低对处方错误发现不了外,绝大多数是由于调剂人员工作粗枝大叶,看处方药名只看头不看尾所造成,如优降宁配了优降糖,降糖灵配了降压灵,消心痛配了消炎痛,抓霉素眼药配了抓霉素甘等。还有在配方过程中看了药名,但拿药时没有注意药名,只看到剂型颜色相似就拿了而造成差错,如白色洗剂配了氢氧化铝凝胶等等。像上述这类差错,都在发药检查核对窗口得到纠正。3.2促进了对青年药剂工作者的培养建立发药检查核对,也有利于青年药剂工作者和实习学生的培养。当发现了不合理的处方时,负责发药核查的同志便根据处方存在的问题,及时从专业理论上指出不合理的原因,向有关同志介绍。这样,结合了实际工作,解决配方中出现的向题,可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同时,不断总结发药中发现的配方差错的原因和进行错配药会给病人带来什么样的危害的教育,可以加强青年药剂工作者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