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考点10认识与真理(建议用时:45分钟)年份20122013201420152016新课标全国卷考查角度真理的具体性、认识的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真理和谬误真理的客观性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规律总结:与意识的能动作用相似,认识与真理的知识近几年也多次重复考查。考生应在深入理解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加以练习。1.(2016·天津质检)习近平主席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上讲话时说: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习近平主席之所以说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是因为()【导学号:23192174】①作为真理,它的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②作为认识,它来源于实践并接受实践的检验③作为一种正确认识,它是永远正确,永恒不变的④作为一个真理,它与谬误相伴而生,其中包含着谬误的成分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A[任何认识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故③观点错误;真理与谬误有着明确的界限,真理不能包含谬误的成分,故④观点错误。①②观点正确,而且能够解释题干要求的原因,故入选。]2.(2016·郑州期末)鉴于人口激增、社会压力过大,上世纪70年代我国确立了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从1980年开始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为应对人口老龄化,2013年我国通过单独二孩政策,2015年又进一步决定全面放开二孩。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动态调整表明()①真理是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②真理与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③人们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的真理具有客观性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C[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调整属于真理发展的前进性,而不是真理与谬误的相互转化,也不是真理发展的反复性,故②③不符合题意;根据现实情况去调整计划生育政策,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故①正确;什么情况下就采取什么样的政策,故调整体现出真理的客观性,故④正确。]3.德国慕尼黑大学的研究发现,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一研究成果印证了()①时间的流逝具有客观性②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③物质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④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主体差异性的影响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C[年龄在20~59岁的人普遍感到无法在既定时间内完成自己要做的事情,做事的时间不够,就容易产生时间过得快的错觉,这既表明了意识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又表明了主体对客体的反映受主体差异性的影响,故②④符合题意。①③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4.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多潜能细胞。一直以来,人体干细胞都被认为是单向地从不成熟细胞发展为专门的成熟细胞,生长过程不可逆转。可是最新研究发现,成熟的、专门的细胞可以重新编程,成为未成熟的细胞,并进而发育成人体的所有组织。这样人们就可以利用自己的细胞培养出需要移植的器官。这彻底改变了人们对细胞和器官生长的理解。上述事实说明()①人们可以改变细胞生长规律,使之造福人类②生命现象是复杂的,人们对其本质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③认识是不断发展的,人们对细胞的原有的真理性认识被推翻④人类认识是无限发展的,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D[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但不能改变、创造或消灭规律,①说法错误;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真理随着实践和认识的深化会不断发展,新的认识的出现不是对原有真理的推翻③说法错误;认识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和制约,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②④说法正确。]5.(2016·大连二模)随着《芈月传》的热播,对西安兵马俑到底是谁的陪葬品的争议尘嚣日上。传统观点认为,兵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品,但另有些史学家认为兵马俑是芈月的陪葬品,并提出了相关证据。对兵马俑的争议()【导学号:23192175】①说明历史事件由于年代久远,难有评定标准②最终需要通过考古结果来证明孰对孰错③表明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