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人类与地理环境的协调发展【知识回顾】1.解答有关环境问题试题的基本思路(1)弄清环境问题的类型、表现与分布。从题目所给图、表、文字等中判断环境问题是什么,属哪种类型,其表现特征、分布等。每类环境问题都有不同的表现、分布等特征。弄清类型,便容易与已学的相关知识进行联系。(2)成因分析。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包括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一般要着重分析人为原因,多数是因不合理地利用资源和能源造成的,但不要忽略自然原因。明确成因,有助于环境问题的解决。(3)分析后果与危害。环境问题带来的后果是什么,对自然环境和人类社会带来哪些影响,要能准确全面地进行分析。例如温室效应的增强对地理环境、对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产生的重大影响等。(4)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建议。针对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措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人类社会发展的主流,可持续发展实施的前提是明确其内涵和原则,具体内容如下表示:(1)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强调发展要与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相协调生态持续发展基础强调发展不仅要重视数量增长,更要追求改善质量、提高效益、节约能源、减少废物、改变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实施清洁生产和文明消费经济持续发展条件强调发展要以改善和提高生活质量为目的,与社会进步相适应社会持续发展目的(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公平性原则①同代人之间的横向公平性;②代际之间的纵向公平性;③人类生存与其他物种生存的公平性;④各国有权开发本国资源并确保不对其他国家的环境造成损害持续性原则①面对有限的地球面积和有限的地球承载力,人类的经济活动和社会发展必须保持在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之内;②人类应做到合理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保持适度的人口规模,处理好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的关系等共同性原则①地方性的决策和行动应该有助于实现全球的整体协调;②许多跨国界的全球性问题必须进行全球合作;③对于全球共有的资源需要在尊重各国主权和利益的基础上,制定各国都可以接受的全球性目标和政策等3.中国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必然性我国作为农业大国、人口大国,在目前以经济发展为重要任务的阶段,面临更多的压力,更有必要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其必然性和途径分析如下:想一想1.发展中国家的环境问题比发达国家严重的原因有哪些?2“”.清朝的康熙皇帝在圣旨中说:盛世滋丁,永不加赋。这种做法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哪一原则?3.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什么?4.发展中国家较发达国家更容易引发环境问题,尤其是生态环境破坏,主要原因是什么?练一练“”读人类与环境关系图,完成1-2题。1.图中②处所示内容应是()A.改善环境质量B.人类与环境统一C.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D.物质资料生产2.从以上材料判断下面关于人类的环境观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与自然界处于一种依附或顺应的关系B.自然环境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因素C.人们不能等待大自然的恩赐,不断地向大自然索取是人们的任务D.人应在尊重自然的基础上发展自己“传统经济是由资源-产品-”污染物排放所构成的物质单向流动的经济。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据此回答3-4题。3.在循环经济模式下,可能产生下列哪种生产方式()A.全球化生产B.信息化生产C.集聚生产D.清洁生产4.“”不符合从传统经济向循环经济转变的行为是()A.政府制定相关的法规,加强对产品生命周期的环境监督管理B.城市大量建设垃圾发电厂,化害为利C.消费者选用环保产品,减少废弃物D.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和减少浪费“”历史上的纽芬兰渔场:它曾经有着踩着鳕鱼群的脊背就可上岸的美名,但经过几个世纪的肆意捕捞,特别是大型机械化拖网渔船的作业,使它在九十年代之后已不可见。据此完成5-6题。5.上述问题的产生主要是违背了可持续发展的()A.发展的观念B.公平的观念C.环境的观念D.权利的观念6.材料中反映的人地关系思想阶段最可能是()A.崇拜自然B.征服自然C.改造自然D.谋求人地协调读人类文明进程及社会经济增长主导因素变化示意图,回答7-8题。7.图中a、b、c、d曲线表示经济增长的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