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限时集训(六)(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12年,南京临时政府废除了以忠君、尊孔、读经为中心的教育政策,废除了清朝学部颁布的教科书和含有封建专制内容的民间教科书。南京临时政府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扩大政权的群众基础B.塑造新的意识形态C.提高国民的思想觉悟D.应对尊孔复古逆流B[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在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提倡自由、平等、民主等思想,与封建思想以及忠君的儒家思想是相背离的,临时政府这一举措,更重要的是塑造新的意识形态,故选B项;材料没有体现民众参与政权,所以无法得出扩大政权的群众基础的结论,故排除A项;提高思想觉悟与废除旧有教育政策、教科书的关系不大,故排除C项;尊孔复古逆流在袁世凯称帝时期流传最盛,故排除D项。]2.孙中山于1914年创建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党魁直接指派;党员也分成三个级别,即“首义党员、协助党员和普通党员”;所有党员必须立下誓约,并加盖指模(即按手印),声明“牺牲自己,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据此,指出其背景是()A.君主专制势力十分强大B.领导涣散致革命屡次失败C.民主共和已成社会共识D.民国时期民主化持续发展B[中华革命党创立于1914年,此时君主专制已被推翻,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后,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因组织涣散导致革命屡次失败,因而1914年成立的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由党魁直接指派……服从孙先生,再举革命”,故B项正确;材料并未体现民主共和思想,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中华革命党高级干部不由选举产生,而是由党魁直接指派”不经过选举产生可知党内缺乏民主成分,故D项错误。]3.1919年6月,北京《晨报》就政府派军警抓捕上街演说的学生发表时评:“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鲁迅日记》记载当日:“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两者对当日天气说法不尽相同,对此正确的看法是()A.前者是记者的亲历见证,晨报叙述应为准确B.后者是新文化运动先驱,记述应为真实可信C.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D.日记具有个人主观色彩,鲁迅记载不能采信C[时评不一定是记者的亲历见证,且时评代表个人观点,其叙述不一定准确,故A项错误;新文化运动先驱的日记,属于个人行为,其记述不一定真实,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打雷,闪电,下雨,一时天地如晦。记者这个时候,不禁发了悲天悯人的感想,何以故呢?因为老天大怒的时候,正是那几百位青年学生被围的时候”和“晴,下午昙(多云)。……晚大风一阵后小雨”可知时评带有明显政治倾向,存在夸张描述可能,故C项正确;日记也可能是真实的,鲁迅记载不能采信的说法有误,故D项错误。]4.陈独秀在《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中指出:“中央委员会也缺乏知识,这是罢工失败的原因……大家确信中国有实行国民革命运动的必要,但是究竟应当怎样为中国革命运动工作的问题上,我们的观点各不相同,有的还反对加入国民党……”陈独秀意在强调()A.国民革命的必要性B.领导工人运动C.对国民党进行妥协D.国共合作的必要性D[从材料“《中国共产党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可知此为中共“三大”,结合中共“三大”的背景和中共“三大”的主要内容可知选择D项。]5.国共两党曾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在广州、武汉等地培训大量农民运动干部,并利用革命刊物发表了一系列以农村、农民为题材的文章。这些情形出现的历史背景是()A.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B.国民革命运动的开展C.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D.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B[根据材料国共两党均积极开展农村动员工作,培训农民运动干部,发表农村和农民题材文章,应该是国共实行第一次合作——国民革命运动时期,故B项正确;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广泛建立是在土地革命时期,故A项错误;国共两党停止内战走向合作是在全面抗战开始之后,故C项错误;土地改革的全面推行是在新中国成立之后,故D项错误。]6.(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