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页第一章煤的组成和性质一、煤的形成煤是一种固体可燃有机岩。它是由植物遗体转变而来的大分子有机化合物。大量堆集的古代植物残体在复杂漫长的生物、地球化学、物理化学作用下,经过不断的繁衍、分解、化合、聚集后,植物中的碳、氢、氧以二氧化碳、水和甲烷的形式逐渐放出而生成含碳较多,含氧较少的成煤植物,再经煤化作用依次形成为:泥炭→褐煤→烟煤→无烟煤→超级无烟煤。二、煤的元素分析和工业分析:1、煤的元素分析主要包括:碳、氢、氧、氮、硫五种元素。碳是其中的主要元素。煤中的碳含量随煤化程度增加而增加。年轻的褐煤含碳量低,烟煤次之,无烟煤最高。氢是煤中的第二大元素,其燃烧时可以放出大量的热量。煤中的氢含量随煤化程度加深而减少;褐煤最高,无烟煤最低,烟煤居中。氧也是组成煤有机质的一个重要元素。氧元素在煤的燃烧过程中并不产生热量,但能与氢生成水,吸收燃烧热。是动力用煤的不利元素。它在煤中的含量随煤化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氮在煤中的含量比较少,随煤化程度变化不大。主要于成煤的植物品种有关。硫是煤中的最有害杂质。燃烧时会生成二氧化硫,它不仅腐蚀金属设备,而且对环境有污染。硫随成煤植物的品种和成煤条件不同而有较大的变化,与煤化程度关系不大。2、煤的工业分析: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水分:根据水在煤中的存在状态,人们把煤中水分分为:外在水、内在水、结晶水和化合水。煤种的水对煤的工业利用和运输都是不利的。在水煤浆制备过程中,内水过高(8%)不利于制的高浓度的煤浆。灰分:煤中所有的可燃物质完全燃烧后以及煤中的矿物质在高温下产生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这些残渣几乎全部来自于煤中的矿物质。它的含量也是煤气化的主要控制指标之一。灰分含量越高,相对碳的含量就低,粗渣和飞灰量增大。灰水处理工号的负担加大。挥发分:煤在一定的温度下加热后将分解出水、氢、碳的氧化物和碳氢化合物。人们把除去分解水后的分解物称作挥发分。挥发分随煤化程度的增加而降低的规律非常明显。利用挥发分可以计算煤的发热量和焦油产率。原料挥发分髙时,制的的煤气中甲烷等碳氢化合物含量高,不利于合成氨生产。挥发分中的焦油等物凝结后,易堵塞管道和阀门。这也就是常压固定床煤气炉必须使用无烟煤或焦炭的缘由。固定碳:煤样在900℃左右的温度下隔绝空气加热7分钟后,残余物扣除灰分后所得的百分率即为煤的固定碳含量。第2页共7页第1页共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页种类成分木材泥炭褐煤低烟煤烟煤半烟煤半无烟煤无烟煤水分56.7034.5524.283.242.033.382.80挥发分26.1435.3427.6327.1314.478.471.16固定碳11.1722.9144.8462.5275.3176.6588.21灰分5.997.203.257.118.1911.507.83硫0.641.100.360.952.260.630.89氢6.256.336.606.145.244.143.581.89碳49.5021.0342.4055.2978.0079.9778.4384.36氮1.101.100.571.071.281.261.000.63氧43.1562.9142.1333.907.474.184.854.403、灰分及灰熔点:1)灰分的化学组成及性质:煤的灰分是指煤中所有可燃物质完全燃烧以及煤中矿物质在高温下产生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来的残渣。是金属和非金属的氧化物和盐类,最常见的是钙、镁、铁等的碳酸盐,钾、镁等的硅铝酸盐,钙、铝、镁、钠、钾等的硅酸盐,硫酸盐(石膏),硫化物(黄铁矿等),食盐及氧化亚铁等。根据煤中矿物质的不同来源,可分为三类。原生矿物质:成煤植物本身所含的矿物质,在煤中含量不高。次生矿物质:在成煤过程中,由外界逐渐进入到煤中的矿物质,在煤中含量一般也不高。外来矿物质:这种矿物质原来并不存在于煤层中,它是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和夹石层的矿石所形成。这种矿物质用洗选方式较易除去。2)灰分在煤燃烧过程中的产物:粘土~石膏等失水:SiO2·Al2O3·2H2O——→SiO2·A12O3+2H2OCaSO4·2H2O—→CaSO4+2H2O碳酸盐受热分解,放出二氧化碳:CaCO3——→CaO+CO2↑FeCO3——→FeO+CO2↑氧化亚铁氧化生成氧化铁:4FeO+O2—→2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