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8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82页水利知识自然地理一、我国地势、地貌我国地势西高东低,自西向东逐级下降,形成一个层层降低的阶梯状斜面,成为我国地貌总轮廓的显著特征。青藏高原是我国地势的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4000m以上,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珠穆朗玛峰海拔8844.43m,为世界第一高峰,其北部与东部边缘分布有昆仑山脉、祁连山脉、横断山脉,是地势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地势的第二级阶梯上分布着大型盆地和高原,平均海拔1000~2000m。跨过第二级阶梯东缘的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向东直达太平洋沿岸,是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此阶梯上分布着广阔的平原,间有丘陵和低山,海拔多在500m以下。我国地势、地貌特点对河流的影响最显著。我国著名的江河大都发源于第一、第二级地形阶梯上,自西向东流注,沟通了东西之间的交通,加强了沿海与内陆的联系。在地势呈阶梯状急剧下降的地段,河流下切,坡大流急,峡谷栉比,水力资源丰富,适于大型水利水电枢纽工程的梯第2页共8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82页级开发。二、我国气候我国的大部分地区位于北温带,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大陆性季风气候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点。每年9月至次年4月,干寒的冬季风从西伯利亚和蒙古高原吹来,寒冷干燥,南北温差甚大;每年的4—9月,暖湿的夏季风从东部和南部海洋吹来,普遍高温多雨,南北温差甚小。年降水量的空间分布规律是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各地区差别很大。大致是沿海多于内陆,南方多于北方,山区多于平原,山地迎风坡多于背风坡。800mm等降水量线在淮河—秦岭—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一线;400mm等降水量线在大兴安岭—张家口—兰州—拉萨—喜马拉雅山东南端一线。塔里木盆地年降水量少于50mm,其南部边缘的一些地区降水量不足20mm;吐鲁番盆地的托克逊平均年降水量仅5.9mm,是我国的“旱极”。我国东南部有些地区降水量在1600mm以上,台湾东部山地可达3000mm以上,是我国的“雨极”。降水量的时间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即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季节变化是一年内降水量的分配状况,其分配特征是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集中在5~10月;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集中在第3页共8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82页7~8月。全国大部分地区夏秋多雨,冬春少雨。年际变化是年与年之间的降水分配情况,大多数地区降水量年际变化较大,一般是多雨区年际变化较小,少雨区年际变化较大;沿海地区年际变化较小,内陆地区年际变化较大,而以内陆盆地年际变化最大。干湿状况是反映气候特征的指标之一,一个地方的干湿程度由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对比关系决定,降水量大于蒸发量,该地区就湿润,降水量小于蒸发量,该地区就干燥。干湿状况与天然植被类型及农业等关系密切。我国各地干湿状况差异很大,共划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和干旱区。三、我国土壤、植被及土地利用覆盖一个地区植物群落的总称叫做植被。地球上植被分布主要取决于气候和土壤。因此,地球上的气候带、土壤带、植被带是相互平行、彼此对应的。在大尺度的宏观范围内,植被的分布规律遵循着纬向地带性、经向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的规律。我国的耕地、林地、水域和建设用地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带,而牧草地、未利用土地主要集中在西部地带。四、我国水系第4页共82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4页共82页据统计,我国河流总长度约为42万km,流域面积超过100km2的河流达5万多条,流域面积超过1000km2的河流有1500多条。这些河流由水利部的派出机构,即“七大流域机构”进行管理,其名称及机关所在地分别为:长江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湖北省武汉市;黄河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河南省郑州市;海河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天津市;淮河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安徽省蚌埠市;珠江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广东省广州市;松辽水利委员会——机关所在地为吉林省长春市;太湖流域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