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下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学习效率减政策实施以后,以前传统的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对于广大小学数学老师来说,如何科学合理地设计作业、管理作业,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呢?尤其是双减政策下,小学一二年级不留书面家庭作业,如何能做到减量不减质呢?一、玩数学玩中学,是低年级孩子学习知识的法宝。学习了相关知识后,引导孩子们在课后通过动手操作,对课堂上学习的知识进行应用。孩子们回到家通过玩一玩,来复习巩固所学知识。比如学习了“米、厘米的认识后”,可以让学生用尺子测量自家门的高度,卧室的长度和宽度等。二、说数学低年级孩子口头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强,让孩子说数学无疑对锻炼孩子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有很大的帮助。比如学习了表内乘法,可以让孩子们向爸爸妈妈用手势一边比划一边说,编数学故事,因为生动的故事往往蕴藏着有趣的数学知识或是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三、做数学把作业设计延伸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与家庭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起来。比如在学习《认识时间》中可以让学生做钟表,借助钟面认识整时,同时初步培养学生珍惜时间,合理安排时间的习惯;《认识币》课后,让学生逛超购物,体验币在社会生活和商品交换中的功能和作用,懂得爱护币;学习《观察物体》后,可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家里自己喜欢的物体。数学来源于生活,也要回归于生活。在双减政策背景下,要结合现实生活,在作业设计上,原本单一的“作业”可以转向“作品展示”,“一次手工制作的学具”“一个知识点的思维导图的制作”“一个创意的解题思路”,用图画、视频、音频或实物作品记录下来,都可以作为学生巩固知识的作品。“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作业设计的有效策略针对很多小学生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完成作业的情况,提出减少学生作业负担,发挥课堂教学的作用,让学生能在轻松的状态下学习。下面我就“双减”背景下如何优化作业设计谈几点自己的看法:一、推动学生个性化发展,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分数不再是衡量学生素养的唯一标准,正确把握小学数学教育的意义,即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掌握基本的数学基础知识。由于每个学生在数学上的发展程度不同,所以在学习上的侧重点和进度也会出现差别,为了弥补教师课上精力有限的不足,充分发挥课下作业的作用。有针对性地布置作业不是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而是在充分考查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针对学生的不足提出的强化策略,例如有的学生已经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但是一旦变型就做错,针对这一类学生应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加强训练,培养数学综合思维能力,而有的学生基础知识已经十分扎实,能灵活应对,针对这一类学生可以通过自出题等方法,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二、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增强作业的趣味性数学创新思维是小学数学教学目标之一,对学生未来的学习发挥着积极的影响,要想使学生创新思维有所发展和提高,老师可布置一些趣味性的作业,在作业中可布置选做题目。例如寻找生活中三角形的例子,总结和比较钝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锐角三角形的特点,在探究的过程中不仅促使学生观察生活,将数学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还增加了完成作业过程的趣味性,养成学生细心观察,动手动脑的习惯,使学习成为一件学生主动参与的活动。“双减”政策心得体会“双减”工作是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的国之大计。作为一线教师,更是站在了“双减”工作的主阵地上,更要认真学习领会并贯彻到学习工作中去。在我看来,“双减”不是让学生远离学习,度光阴,轻视教育,更不是在教育质量上做减法,不是在教育责任上撂挑子。而是对我们教育工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我们要认真备课,引导学生敢于质疑,提出问题,发现问题,鼓励学生自主探究问题,解决问;要健全作业模式和形式,减轻学生过重的作业负担;同时转变教育评价方式等。我认为具体的做法有:一、学习课程标准,对课程标准有新的认识,更新教学理念,明白减负并不是单纯的削减作业数量,关键是如何在“减负”的同时提高质效。二、增强集体备课,仔细钻研教材,使各单元的教学目标更加明确,依据单元目标制定合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