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现手法-动静结合一、定义:动静结合,就是构成画面的事物,有的事物是动态的,有的事物是静态的,二者有机的结合在同一个画面和情境之中。常见的方式有三种:1、以静写动:将原动态的事物写成静态的。受某种条件限制,或是从某个角度观察,有些原本是动态的事物,看起来就是静态的。如朱自清《春》“在乡下,小路上,石桥边,有的撑起伞慢慢走着的人: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披着蓑戴着笠。”运用以静写动的手法,表现春天雨夜的安静和平气氛,渲染春雨淋浴的温馨,表现对春雨的喜爱。2、以动写静:就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如王维《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就是以花落、山空、月出、鸟鸣的动态,来表现春山幽静的月夜景色。一“惊”一“鸣”,更表现出春山的静谧。3、动静结合:就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和动景相辅相成,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如莫怀戚《散步》:“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随意地铺着,有的浓,有的淡;树上的绿芽也密了;田野里的冬水也咕咕地起着水泡。这一切使人想起一样东西——生命。”这段景物既有对大地的颜色、树上的嫩芽这些静态景物的描写,也有对起着水泡的冬水的动态刻画,这一动静结合的描写手法,突出了生命这一主题。1二、特点:景物存在的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静止的,一种是运动着的,我们把静止不动的景物叫静景,如高山、田野、房屋、村庄等;把运动着的景物叫动景,如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等。作文时,两者有机结合,交相映衬,就能形成意境和形象的和谐统一,创造出灵动、唯美的文字。三、作用:增强画面的动感,营造出具有感染力的意境;凸显语言表达的艺术性,以独特的形式,独特的视角,表现独特的情绪、情感;突出文中人物或者作者的某种心境、心态和情感。四、如何运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描写景物?1、抓住特点所谓特点,就是人和事物具有的独特的地方,比如泰山之雄、华山之险、黄山之奇、庐山之秀,描写时,我们要抓住景物的形状、大小、颜色、气味、质地以及变化等,仔细观察,写出它的动态美或静态美。如《火烧云》:“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办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没有见过的颜色。”作者抓住火烧云的颜色,突出它的变化之快,变化之多的特点,表现了火烧云的静态美。如“一会儿,天空出现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马是跪着的,像等人骑上它的背,它才站起来似的。过了两三秒钟,那匹马大起来了,腿伸开了,脖子也长了,尾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2那匹马变模糊了。”这里描写火烧云的动态变化,作者把它想象成一匹马,随着火烧云的不断变幻,马的形状也随之发生不断变幻,生动形象地再现了它的变化过程,表现了火烧云的动态美。2、描写有序描写景物要有顺序,或从早到晚,或从上到下,或由远及近,或从整体到部分,有条理、有层次的描写,写出景物的全貌。如《雨》:“我透过玻璃窗向外望去,天地间像挂着无比宽大的珠帘,迷蒙蒙的一片(静态)。雨落在对面屋顶的瓦片上,溅起一朵朵水花,像一层薄烟笼罩在屋顶上。雨水顺着房檐流下来,开始像断了线的珠子,渐渐地连成一条线。地上的水越来越多,汇成一条条小溪(动态)。”这一段景物描写,作者是按照从天空到地面的顺序写的,即由“天地间”到“屋顶的瓦片上”,到“房檐下”,最后到“地上”。有动态也有静态,动静结合,把下雨的情景写得十分完整细致。3、展开想象描写景物的静态和动态都需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恰当的比喻,鲜明准确的语言和拟人的手法,把景物的静态和动态描写得形象逼真,栩栩如生。例如《火烧云》这篇课文,作者根据火烧云的各种形状,联想到它们像“马”、像“狗”、像“狮子”,这样就写出了景物的静态特征。然而随着火烧云的形状不断变化,写马站起来,伸开腿和脖子,最后变模糊了;写狗跑着跑着,大狗小狗不知去向了;写刚刚还威武地蹲着3狮子,一转眼不见了。这样描写,写出了景物处于动态的特征。运用动静结合方法写景时,我们既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