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7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73页第十六章所得税1、本章考试情况分析本章的重点是对相关资产、负债计税基础的判断和计算,以及对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计算。在主观题中,所得税可以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政策变更和合并财务报表等知识点结合出题。近三年考试分值在10分左右。2、本章知识体系及学习重视程度:所得税计税基础与暂时性差异(1)所得税会计概述(★★)(2)资产的计税基础(★★★)(3)负债的计税基础(★★★)(4)暂时性差异(★★★)递延所得税负债和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1)递延所得税负债的确认和计量(★★★)(2)递延所得税资产的确认和计量(★★★)(3)特定交易或事项中涉及递延所得税的确认(★★★)(4)适用所得税税率变化对已确认递延所得税资产和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影响(★★★)所得税费用的确认和计量(1)当期所得税(★★★)(2)递延所得税费用(或收益)(★★★)(3)所得税费用(★★★)(4)合并财务报表中因抵消未实现内部交易损益产生的递延所得税(★★★)(5)所得税的列报(★★★)3、2015年教材变化将“资本公积”改为“其他综合收益”。16-1、所得税会计的简介(1)1.所得税会计是由于税法和会计准则对于经济业务、资产和负债的认定不同而产生的,其目的是协调“借:所得税费用(按会计准则核算),贷:应交税费——应交所得税(按税法缴纳)”这个会计分录借贷方适用标准不一致的矛盾。2.《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规定,企业应采用资产负债表债务法核算第2页共73页第1页共7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73页所得税,即从资产负债表出发,对资产负债表上列示的资产和负债按照会计准则规定确定的账面价值与按照税法规定确定的计税基础进行比较(可以简单理解为比较会计上和税法上的账面价值)。对于两者之间的差异,应确定为暂时性差异,其中符合条件的应纳税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符合条件的可抵扣暂时性差异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资产。3.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的计算①利润表中的所得税费用=当期所得税+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②当期所得税费用(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当期所得税税率③当期递延所得税费用=当期递延所得税负债-当期递延所得税资产=(期末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负债余额)-(期末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期初递延所得税资产余额)先来看当期所得税费用的计算:当期所得税(当期应交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当期所得税税率=(税前会计利润+纳税调整增加额-纳税调整减少额)×当期所得税税率(1)纳税调整增加额①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不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作为收益需要交纳所得税。【例题1】甲公司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600万元,2015年12月12日向A公司销售一批商品,开出的增值税专用发票上注明的销售价格为100万元,增值税税额为17万元,款项尚未收到;该批商品成本为80万元。甲公司在销售时已知A公司资金周转发生困难,但为了减少存货积压,同时也为了维持与A公司长期建立的商业关系,甲公司仍将商品发往A公司且办妥托收手续。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应交所得税=[600+(100-80)]×25%=155(万元)。②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确认为费用或损失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则不允许扣减。第3页共73页第2页共73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73页【例题2】乙公司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00万元,2015年12月31日计提存货跌价准备100万元。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项。应交所得税=(1000+100)×25%=275(万元)。(2)纳税调整减少额①按会计准则规定核算时作为收益计入财务报表,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不确认为收益。【例题3】丙公司2015年税前会计利润为1050万元,2015年取得国债利息收入50万元。丙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25%,不考虑其他纳税调整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