塞珍珠《水浒传》译本的翻译思想分析【摘要】作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的《水浒传》是我国古典文学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星,是我国古典小说发展到巅峰的代表,在我国文学史上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影响了中国文化和国民精神的内涵。近百年来,《水浒传》被译成几十种文字在全世界流传并享有盛誉,赛珍珠的译本是这些译本中影响最大的。本文将对其译本的翻译思想进行深入研究。【关键词】塞珍珠;《水浒传》;古典文化《水浒传》别名《忠义水浒传》,与《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并称为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作品以我国宋代的农民起义为题材,主要讲述了在当时腐朽的封建统治下,以宋江为首的农民及官员因为无以生计,最后集聚水泊梁山,与朝廷对抗的故事。小说描写了众多梁山好汉反抗统治和压迫的英雄故事,生动揭露了在封建社会残暴和腐朽的统治下存在尖锐的社会矛盾,处于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和基层官员迫于生计,只能“官逼民反”的社会现状。现代文学界多以明朝施耐庵为《水浒传》的作者,而后又罗贯中加以整理,其实,《水浒传》的创作和形成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从宋代到明朝末年的数百年间,无数的文人、书商乃至说书人都参与了《水浒传》的创作,这部经历了世代累积而成的文学巨著,才闪烁着其独特的熠熠光辉。赛珍珠是一位具有反叛精神的译者,而《水浒传》也对其影响重大。《水浒传》现存世两种版本,70回本至始至终都贯穿着反抗统治,永不屈服的思想,而120回本的却以梁山好汉被朝廷招安为结局。赛珍珠的性格决定了他一定会选择由金圣叹评点的70回本为原型,历经4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完成了这部巨著的英译本,取名《四海之内皆兄弟》。该译本在1933年由伦敦梅休安出版社与纽约约翰·戴公司分别出版并被多次翻印发行。一、赛珍珠《水浒传》英译本中女性形象塑造原著《水浒传》是一部以梁山好汉为主要人物的英雄主义小说,在小说,我们随处可见梁山英雄们散发的阳刚之美。虽然这部作品中也不乏女性角色的出现,但是这些角色却没有美好可言,如阎婆惜、潘金莲表现出的淫靡和放荡,又如孙二娘之流的梁山女英雄则失去了女性的阴柔之美,被完全的男性化。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是一个男权制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女性是没有地位的,她们只是男性的附庸,是被仇视、被厌恶和被歧视的群体,那些心存“英雄不近美色”、“女人是红颜祸水”的男性心中,女性没有任何自主的权利。而《水浒传》则将这些男权思想演绎得淋漓尽致,因此,《水浒传》也是一部男权主义作品。美国作家赛珍珠在出生仅三个月就被做为传教士的父亲带到中国,她的大半生都在中国度过,赛珍珠对中国传统的男权思想认识非常深刻,后来在她的许多作品中都表现和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妇女的悲惨遭遇和命运,她也在作品刻画了许多聪明能干的中国女性。赛珍珠一直以来都没有表示自己支持女性主义,但是她在回忆中写道:“母亲在与父亲结婚的三十年中,受父亲的影响,成为了典型的女性主义者”,因此,赛珍珠应该非常熟悉和理解女性主义。出于对这个故事的喜欢她对《水浒传》进行了翻译,但是翻译首先要通读原作,因此,她应该对原著中那些被异化和扭曲的女性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深刻的理解。原著在描写潘金莲时其实是讲述了作为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女性的不幸:她被主人骚扰,却一直反抗不肯就范。沙博理的在翻译潘金莲的表现的时候是站在男权主义视角上进行的:Jinliandidn’twanthim,他没有站在社会的背景下去分析这一表现,一个社会地位卑微的婢女在那个等级森严、尊卑分明的社会要想反抗主子,是何等的艰难。赛珍珠在翻译时则是站在封建社会女性被压迫被欺凌的角度去进行的:“shewouldnotgiveintohim”,她充分传达出潘金莲不畏强权,勇于反抗的勇气和精神。赛珍珠在翻译时加入了自己的看法和情感,由此可见,赛珍珠对潘金莲的形象理解更为深刻,她重新构建了女性的主体性,引导读者有了新的认识。其实,赛珍珠在译文中将潘金莲反抗男权的形象进行了强化,但是这并不妨碍原文的表达,她是站在女性心理的角度对原著进行理解和传译的。从某种意义上讲,赛珍珠并不是一个完全的女性主义支持者,这点我们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