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占据空间吗》教案教科版教案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空气占据空间;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可以变化(被压缩和扩张)的。2、过程与方法:用实验方法证实空气确实占据空间;在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进行预测和解释。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形成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教学重点:通过实验探究空气占据空间。教学难点:解释空气占据空间的多少是可以变化的。教学准备:演示实验材料:铁架台、带孔橡皮塞、橡胶管、玻璃管、塑料瓶、红、蓝墨水、注射器、课件。小组实验材料:蜡烛、水槽、乒乓球、去底塑料瓶、塑料袋、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激趣引入,提出研究问题1、同学们,通过本单元前面几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空气是确实存在。这节课我们继续研究空气,看看空气能不能像水、石头等物体那样占据空间呢。你们都听过《乌鸦喝水》的故事吗?现在我们一起来回顾这段童话故事,看乌鸦是怎么喝到水的?(播放课件)、、、、、、2、谁能说说聪明的乌鸦是怎样喝到水的?瓶中的水为什么会上升呢?(石子有一定的体积,扔下去的时候,小石子占据了水的位置(空间),所以水没位置了,就升上来了。)3、我们把物体占的位置或地方叫“空间”。4、同学们,你们还知道生活中哪些物体能占据空间?举例:粉笔占据粉笔盒的空间,同学们和桌椅占据了教室的空间。5、你们真是善于发现的孩子,找到了这么多能够占据空间的物体,其实在我们的周围,像水、小石子等固体和液体都要占据空间。那么看不见摸不着的空气会占据空间吗?、、、、、、、、、、、、6、学生大胆猜测。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二、空气占据空间吗活动一:演示实验自动小喷泉1、连接装置。2号瓶固定在铁架台上,一号瓶放在铁圈上,3号瓶装上滴有红墨水的水,用橡皮塞、玻璃管、导管连接。1、2号瓶间的导管用输液夹卡住。、、、、、、2、向1号瓶内加水。3、松开输液夹,观察现象。(连接3号瓶的玻璃管口喷出美丽的喷泉。)现象分析:1号瓶的水进入2号瓶,占据空间,将空气赶到3号瓶,空气要占据3号瓶空间,将水从与3号瓶连接的玻璃管赶出,形成喷泉。很明显,喷泉形成的原因就是空气占据空间。、、、、、、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活动二:进一步验证空气占据空间过渡:现在我们知道了空气占据空间,你们有没有信心利用这个性质挑战难题呢?每个小组的桌上都一个去底塑料瓶、一个乒乓球、一个塑料袋,你们能利用这些东西设计出什么实验来检验一下“空气占据空间”这个结论吗?1、演示:水下烛光点燃蜡烛放在泡沫上,用去底塑料瓶罩住往水里压——蜡烛在水底继续燃烧。(塑料瓶里的空气占据空间,将水挤开,蜡烛沉入水里继续燃烧。)、、、、、、、、、、、、2、小组活动:用乒乓球、塑料袋等设计实验验证空气占据空间3、小结:(一)乒乓球放在水槽里,去底塑料瓶罩在乒乓球上方垂直压入水底,倾斜塑料瓶,听到气泡声打开瓶盖(空气排出)、、、、、、(二)用兜有空气的塑料袋罩在塑料瓶口,用一只手把塑料袋里的空气慢慢压入塑料瓶里,再慢慢的松手。4、实验结论——空气占据空间。第某小组你们做成功了吗?不成功也是很正常的,科学家们也都是经过了一次又一次的失败才走向了成功,才有了新的发现。三、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1、好了,同学们现在我们可以很肯定地说空气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确确实实地存在,并且空气和水、石头等物体一样,可以占据空间。那么空气占据空间和水占据空间有没有什么不同呢?、、、、、、、、、、、、2、(出示注射器)我们要借助它来研究这个问题,这是什么?介绍各部分名称(筒身、刻度和活塞)它都可以怎么玩?下面我们就用向下压和向上拉的方法来研究水和空气占据空间的变化。3、课件出示实验要求:(一)用2个注射器分别抽取同样多的水和空气。(怎样做到同样多?抽到相同的格)(二)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下压,注意一定不能让空气或水跑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变化,并填写好记、、、、、、录表;、、、、、、(三)将管口堵住,用力把活塞向上拉,注意不要把活塞从筒里完全拉出来,仔细观察注射器中空气和水占据空间的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