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干部局长讲话在XX县区的大街小巷,常常可以见到一位和蔼可亲的老同志骑着自行车在奔波着,他就是XX县区委老干部局局长林志祥。春去冬来,林志祥来到老干部局领导岗位已整整14个年头了。14年来,他尝到了无数酸甜苦辣。有人劝他向组织上要求换个岗位,也有人请他到别处去图个新鲜,但林志祥从不为所动。他究竟是怎么想的呢。工作不应挑肥拣瘦,一切要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林志祥出生在北仑梅山一个农民家庭,父母的敦实淳朴给年轻的林志祥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年他转业分配到XX县区,当过乡镇党委书记,干过纪检监察机关领导工作。**年组织上安排林志祥到区委老干部局任副局长。当时的老干部局,正处于初建时期,到那儿当领导,确实难煞了林志祥。说是老干部局副局长,实际上是一个“光杆司令”,一个办公室,几张桌椅就是老干部局全部家当,没有办公用的必备资料,没有档案,就连老干部确切的名单也无备档。林志祥暗下决心,一切得从头开始。没有资料,他一个地方一个部门去调查、索要;没有老干部名单,他就请有关部门同志一起去一个部门一个干部去核查登记。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XX县区委老干部局终于初成雏形。有人形容老干部工作是上管天文地理,下管鸡毛蒜皮,真是集苦、难、烦于一体的行当。单发放物品就让你忙得不亦乐乎,回想起来,林志祥深有感触地说:“计划经济年代,北仑老干部福利要到宁波去开票领物,那时条件差,为了节约,舍不得叫三轮车,自己一个人将糖、香烟等物品从329国道发货点背扛肩挑到汽车东站,然后从东站乘长途车到北仑,骑自行车再一份一份、一户一户给老干部送上门。每次累得汗流浃背,口干舌燥,有时还洋相百出。记得一次送糖不慎塑料袋漏底了,糖撒了一地,引来一圈围观人群,弄得好不尴尬。”有人说这局长,还不如人家服务员、送货员。而林志祥却不这么认为,他说:革命先辈为我们过上好日子连命都不要了,我们干工作第1页共4页苦些累些算什么。一个共产党员为党工作不能这山望着那山高,为党工作就不能整天围绕个人打小算盘……当公仆就要全心全意,想人所想,急人所急,让人满意。林志祥做官对自己的标准是:“老干部在世时我要当好他们的儿子,过世后要当好他们的孝子。”林志祥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全区有143位离退休老干部,43户遗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他掐着指头都能算出来。林志祥常说:“老干部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落实老干部的两项待遇,是我们应尽的职责。”老干部们十分重视政治待遇,他就积极主动地为老干部争取参加区里各项重要会议和重大活动的机会,从政治上关心老干部,使老同志及时了解党和国家大事。为了搞好老干部的政治学习,他从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素养入手,认真学习政治理论和各项业务知识,消化学习内容,写出心得笔记,与老同志交流探讨。他每年组织老干部学习50多场次,传达文件300余份。他将学与乐有机结合起来,根据老同志的特点开展各种有利于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近五年来,他组织老干部开展向区委、区府献计献策活动,共献计策670余条,他每年撰写2至3篇调查报告呈报给有关领导,既落实了老干部政治待遇,又提高了老干部的知名度。为落实老干部生活待遇,林志祥更是苦口婆心地向有关部门积极争取。凡上级明文规定的,不折不扣地兑现,上级没有明文规定的,坚持从优原则。近几年来区委先后为老干部解决了活动经费、住宅电话、通讯费、活动场地、改善住房条件等问题。目前为止,尚未出现老干部“两拖欠”现象。他以饱满的工作激情和奉献精神,赢得了广大老干部的爱戴和信任。他在党组织与老干部之间架起了一座“连心桥”,用爱心和汗水谱写了一个个动人的故事:一个姓沈的老同志在弥留之际,几次问到林局长来了没有。当时林志祥得知这一情况,气喘吁吁地赶到病床前,老人用颤抖的双手紧紧攥住林志祥的手,吞吞吐吐地说出了人生最后一句话:“我的老伴拜托你了。”老同志去世后,林志祥没有忘记他临终嘱托,每年常去看他老伴,嘘寒问暖,直到她去世。第2页共4页还有一位姓乐的老干部,孤身一人倍感寂寞,得知老人的处境,林志祥当即决定今后要多去陪陪老人,并且还动员了自己的家人。老乐的住房年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