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交通大学博士研究生选题报告姓名学号导师姓名职称教授专业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方向中国经济实证分析题目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年月日开题报告的内容应包括(1)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2)课题研究目标、研究内容、拟解决的关键问题。(3)拟采取的研究方法、技术路线、试验方案及其可行性研究。(4)课题的创新性。(5)计划进度、预期进展和预期成果。注:(1)开题报告由各院(系、所、中心)组织实施,专家组成员由3-5位相关学科专家组成,其中博士生导师的比例不低于50%。应同时邀请导师和督导组相关专家参加,导师担任组长。(2)博士生应就所选课题进行详细报告。专家组的作用是帮助导师和研究生执行选题论证,尤其是对开题报告的创新性和可行性进行重点论证论证意见按“优”、“通过”、“不通过”三级评定。(3)对开题报告成绩评定为“优”者(比例不超过10%),可申请校博士创新基金,请专家组按有关文件要求推荐;通过者按计划开展论文工作;不通过者,在半年内需重新开题,仍未通过者取消博士生资格。第3页共2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4页选题报告主要内容一、课题的研究意义、国内外现状分析(一)研究意义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地方政府逐步获得了发展地区经济的自主权,而地方财政作为发展地方经济的优质资源,日益成为地方政府优化资源配置,弥补市场失灵的有力手段。但在1994年我国实行了以增值税为主体的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中央政府通过这一体制将财权上收,从而提高了宏观经济调控能力,而地方政府则面临着财政收入的预算硬约束和上级政府将事权下放等问题。在这一制度变革的背景之下,地方政府必然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做出调整,最大限度的促进地区经济的增长,以实现其辖区居民效用的最大化。而这就要求我们搞清楚:在分税制条件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相互作用机制及其相关性的经验证据。这是我研究课题的一个主要原因。具体来讲,对本课题的理论意义和实际意义主要有:1、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们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在本课题中,我们将基于巴罗(Barro,1990)的理论分析框架,在内生经济增长理论的基础上,将地方财政生产性支出引入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同时,构建一个家庭、企业和地方政府三部门的理论分析框架,以家庭的效用函数为目标函数,以企业的资本增长为约束条件,地方政府通过税收与支出结构来影响家庭的效用函数和企业的生产函数。在这一框架下,通过对约束条件下的目标函数最优化的求解,以得到稳态条件下的经济增长率与生产性财政支出的函数关系,并通过这一关系得到其他类型的财政支出与经济增长率的函数关系。在上述研究过程中,我们将把中国的家庭和地方政府的偏好引入理论框架之中,加上我国现有的分税制财政体制的制度安排,以及由此而形成的约束条件,本课题的理论推导必然会得出与我国实际相符合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经济增长率之间的函数关系。而这一函数关系将有助于我们理解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作用机制2、本课题的研究对,在我国税收制度的进一步改革后,地方政府对财政支出结构的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我国现在实行的是以生产型增值税为主体的分税制,而世界上绝大多数市场经济国家实行的都是消费型增值税。这也就是说我国现有的税收制度是一种过渡性的制度,其必然要转向以消费型增值税为主体的分税制的财政体制。在制度变革后,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对地区经济的影响有哪些变化?现有的地方财政支出结构是否有利于地区经济增长?地方政府应该做出怎样的调整?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我们对,在现有税收制度下,地方财政支出结构与地区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进行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只有理解了这一规律,我们才能通过理论推导,来推测税收制度变化对地方财政支出结构及其对经济增长作用机制的影响,地方政府也才能够从实际出发,微调其财政支出结构,以实现地方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促进地区经济增长。3、本课题的研究有助于我国地方政府利用其财政资源来调整地区经济的产业结构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