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改革与转型思考如何推进西部大开发,是放弃以往计划配置的产业基础,重新进行产业配置,还是充分利用这些存量资源,实现西部大开发和大发展的战略目标,这是摆在各级政府,特别是西部地区政府面前的重大课题.利用老工业基地现有的产业基础,挖掘存量资源的潜力,通过市场与政策对资源配置的基础作用,可以使老工业基地得到技术改造和产业转型,消除发展的结构障碍,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进而成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基地和西部地区的增长极.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的产业现状传统产业技术落后,产品老化,急待升级换代.在老工业基地,一方面,由于传统产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产品档次低,质量差,不能满足国内需求,生产急需的先进成套装备和高质量、高性能材料需要进口,出口的生活消费品、机电等产品缺乏技术优势,受国际经济波动影响较大,必须升级换代,才具有竞争力.另一方面,产业结构升级缓慢,支柱产业多集中于传统产业,缺少替代支柱产业,特别是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对资源高度依赖,结构调整呈现刚性,应对国内外经济形势变化的能力较差.产品结构不合理,优势产业数量少.由于工业技术整体比较落后,综合性老工业基地产品的品种、性能不能满足市场消费水平日益提高的要求,市场占有率低,名优产品和拳头产品少,所支撑的优势产业或支柱产业数量少.而完全依赖资源开发为主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在历史上国家区域分工政策的影响下,产品结构就更不合理.资源产品的精深加工业因历史原因发展薄弱,新的接续替代产业并未形成,支柱产业仅有单一的资源产业.科技创新投入少,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产业规模小.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科技创新投入少,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短缺,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新技术产业化能力弱,高新技术产业产品少、规模小.究其原因就是受科研体制和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等因素的制约,科技研发与市场脱节.资源性老工业基地第1页共5页产业结构单一,技术结构简单,又缺少科研院校,更加缺乏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高新技术产业尤为薄弱.第三产业发展不平衡或滞后,城市服务功能有待完善.西部地区综合性老工业基地,多为副省级以上城市,应该是区域性经济中心,代表中心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第三产业所占比重逐渐增加,但是未与第二产业得到平衡发展.西部地区资源性老工业基地都是地级市和省辖市,应该是地方性经济中心,但是,市区第二产业所占比重高出第三产业8~45个百分点,远远大于同期全国地级以上城市高出5个百分点的水平,第二、第三产业结构不合理.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途径西部地区老工业基地改造应采取技术改造与产业转型双轮驱动战略,其目的和任务是利用好产业基础和资源优势,解决存在的结构问题,使之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区域性或地方性经济中心的作用.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综合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高度化的产业结构和三、二、一的产业结构序列,实现工业高技术化和服务业现代化,成为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导的现代化的综合性区域经济中心城市.一、完善基础设施,特别是信息网络设施,实现信息化,以此提升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全面繁荣第三产业,完善城市的区域性金融中心、商贸中心、交通中心、信息及通信中心、商务管理中心、科教文化中心功能,促进城市综合服务功能的健全,优化投资环境.二、以优良的投资环境提高利用外部资金的规模、结构和质量,吸引科技创新与应用型人才,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促进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化,用高新技术改造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全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工业高技术化.改变支柱产业结构,提升区域乃至国家的综合实力,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方向及其途径.资源性老工业基地改造与转型的目标和方向是形成合理化的产业结构,实现工业高加工度和流通业现代化,成为以加工制造业为主导的现代化工业城市和地方经济中心城市.一、改善基础设施第2页共5页落后状况和生态环境,逐步实现信息化,以此带动工业化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大力发展知识型服务业,改变第三产业的落后状况,提高城市的生产生活服务功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