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29页克强经济学提出人谈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李克强经济学”的英文单词Likonomics是由时任海外投行巴克莱亚洲首席经济学家黄益平提出的,用来指李克强为中国制定的经济增长计划。概念甫一诞生,便具有属于自己的旺盛生命力,所孕育的改革正能量令人期待。Likonomics开始全球传播,成为继“李克强指数”后又一个炙手可热的“中国制造”的财经名词。中国“放开膀子”搞改革的特殊时代背景、新总理李克强经济学博士的强大学术背景,赋予了这个词汇独特的魅力和想象空间。争议之声伴随着中国经济的波动四起。已经离开巴克莱全职回到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任教的黄益平教授日前接受了《中国企业报》记者的独家专访,回顾了提出“李克强经济学”这一思想火花的始末,并澄清了一些误读。“李克强经济学”不仅是学术界的头脑风暴,更是发生在中国当下活生生的现实。外界更关心的是,“李克强经济学”爆发的强大能量,将把中国的改革带向何方?从“李克强指数”到“李克强经济学”任职辽宁省省委书记时,李克强喜欢通过三个指标来追踪辽宁的经济动向:全省铁路货运量、用电量和银行已放贷款量,以挤掉统计数字的水分,减少对宏观经济的误判。2010年末,《经济学人》杂第2页共29页第1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29页志推出了一项用于评估中国GDP增长量的新指标——李克强指数(Likeqiangindex).无独有偶,2013年中,“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横空出世。黄益平教授回忆说:“6月底,我在写给巴克莱资本全球客户的最后一份‘北京明信片’中提出了Likonomics(即李克强经济学)这个新词,并简要讨论了其三大政策支柱:不刺激、去杠杆和搞改革。”“去杠杆化、结构性改革和避免大规模刺激计划”,是巴克莱版“李克强经济学”概念的三大支柱,巴克莱一份最新研究报告说:“李克强经济学正是中国所需要的,因为中国经济急需重回可持续增长的轨道。”《华尔街日报》称,考虑到财经词典里已经有了“希腊脱欧”(Grexit)、“扭转”(twist)、“逐步削减”(taper)以及安倍经济学(Abenomics)等术语,再增加一个“李克强经济学”可能就显得俗套了。但鉴于中国当前所从事事业的重要性,确实值得创造一个新词加以描述。简而言之,李克强经济学代表着用短痛换取长期的益处。巴克莱预计,去杠杆和再平衡的经济政策有可能把中国推向“临时硬着陆”,未来三年里也许会有某个季度的经济增速会降至3%附近,但这样的减速应该是暂时的,因为经济改革应该会提高整体经济效益,推动经济增长快速反弹。换句话说,波动相对较大的经济周期未来可能将成为中国经济的常态。兴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鲁政委为“李克强经济学”增加了“不教条,第3页共29页第2页共29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29页有弹性”两个新特点。在7月16日召开的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李克强总理提出宏观调控的“上限”和“下限”,被评价为“既有战略定力,又有底线思维”。“如果安倍经济学、撒切尔经济学是不论任何阻力坚决贯彻下去的经济理念,那么李克强的管理更具灵活性。下半年,或许会有刺激增长的政策出台。不过,这种刺激相对‘温和’。”鲁政委表示。鲁政委幽默地评价,三大政策支柱之一的“去杠杆化”,不如说是“不加杠杆”。“举个例子,原来1块钱借2块钱,‘去杠杆化’就是今后1块钱只能借1块5,‘不加杠杆’则还是能借2块,但不能更多了。”瑞穗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沈建光将“李克强经济学”的三大支柱定义为“理顺要素价格、打破准入限制以及涉足改革深水区”。作为对市场化改革有卓越贡献的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教授的学生,李克强总理在其经济学理论形成之始便认可了市场在资源有效配置中的重要作用。沈建光表示,“李克强经济学”更类似供给学派,有别于仅靠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等宏观政策来调节需求端的传统凯恩斯学派。《南方周末》早在3月就撰文将“李克强经济学”的内涵简要概括为“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李克强总理百日新政后,释放出三大明确的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