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陶瓷》教学设计教材版本:河北版美术教材第5册学生人数:48人教材分析:在我国悠久的文化艺术长河中,陶瓷就像一颗璀璨的明珠,熠熠生辉。陶瓷作为我国民族文化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既有实用价值又有其独特的艺术风格。陶瓷经过几千年的演变流传至今,其种类持续发生着变化,显示出不同时代人们的不同审美追求。所以,教师要准备更多的资料,让学生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等,增加学生的感性理解,使学生爱陶瓷,进而爱民族艺术、爱祖国。本课属于造型·表现领域,引导学生在欣赏陶瓷的基础上表现陶瓷,在感受陶瓷独特的艺术风格的基础上表达自己的感受。学生分析:三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儿童绘画发展的意象期,即喜欢画自己意识中的表象形象。他们非常喜欢上美术课,喜欢新鲜事物,喜欢表现对新事物的感受,具有一定的观察水平、欣赏水平和造型表现水平,把对事物的表现当作乐趣。他们喜欢以线造型,用笔肯定、有力,但有时缺少变化,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感受来学习用更丰富的线来表现陶瓷,表达自己对陶瓷的感受。设计思路:在本课教学中,我遵循美育教育原则,循序渐进,按照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评价美的程序,让学生全面发展,各项水平得到提升。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在此环节中,主要使用谈话法,让学生感到:哇!原来中国的陶瓷这么著名。引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情绪。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在这个环节使用了多媒体课件,让学生直观地欣赏、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积累学生的感性理解,为进一步表现陶瓷作品打下基础。在学生感受过程中,我设计了三个步骤: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对学生课下收集的相关知识加以肯定,以保持美术兴趣。)2、欣赏陶瓷艺术精品,直观地感受陶瓷的艺术魅力。(从教师带领着欣赏到学生独立欣赏,发展学生的审美水平。)3、欣赏线描陶瓷作品。(陶瓷作品和线描陶瓷作品做比较,感受线的使用,为绘画创作表现做铺垫。)三、自由创作,表达感受这是学生自由发挥的环节,要张扬学生个性,鼓励学生创作出有独特风格的作品,发展学生的表现水平。四、作业展示,相互学习这是评价美的环节,在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中发展学生的评价水平。通过一系列的学习活动,使学生观察水平、审美水平、表现水平、评价水平得到全面的提升;使学生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好学、乐学,并树立终生学习的目标。教学目标:1、通过了解陶瓷的历史、发展、种类,感受陶瓷的美,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2、理解线的美感,理解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练习用线造型表现陶瓷的外形及花纹,提升学生的审美水平、创作水平。3、通过学习,使学生体验到是成功的喜悦和创作的乐趣,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教学重难点:用不同的线来表现陶瓷的外形和花纹。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陶瓷制品学生准备:收集相关陶瓷的知识、作业本、铅笔、橡皮、彩笔、油画棒教学过程:一、师生谈话,引出课题师:同学们,今天我考考你们英语。生:(惊讶地)啊?教师板书:China问:这个单词是什么意思?生:(大声地)中国!师:对极了。那谁知道“China”的本来意思是什么?生:(面面相觑)不知道。师:是陶瓷。生:(疑惑地)啊?师:早在欧洲掌握制瓷技术的一千多年前,中国已经能制造出相当精美的瓷器。当中国的瓷器经过丝绸之路被运送到欧洲各国,立刻受到外国朋友们的喜爱。他们对陶瓷造型、纹饰、色彩的美十分着迷。他们也特别佩服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勤劳能干,所以他们就把中国称做“瓷器之国”——“China”。很多外国人理解中国就是从理解陶瓷开始的。(设计意图:了解陶瓷的历史,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民族文化知识的情感。)二、讨论交流,了解陶瓷1、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课下收集的相关陶瓷的知识,对陶瓷做一个简单的了解。师:既然外国朋友都这么喜欢中国的陶瓷,那么我们作为中国人,你知道那些关于陶瓷的知识?生:景德镇的陶瓷非常著名,是我国的瓷都。生:我知道唐三彩是一种很珍贵的瓷器。生;我看过《国宝档案》,里面介绍了很多陶瓷。有一件是青花釉里红碗,是清朝康熙时候的。碗里面画着荷叶,荷叶上坐着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