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述税收产生和发展的前提条件社会公共需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社会条件。广泛的剩余产品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物质条件。财产私有制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经济条件。国家公共权力是税收产生和存在的政治条件。税收概念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凭借政治权力,按照法律规定,强制地参与社会产品分配而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形式。(一)税收是国家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重要工具,其本质是一种分配关系。(二)国家征税的依据是政治权力,它有别于按要素进行的分配。(三)征税的目的是满足社会公共需要。2.税收特征(1)强制性(2)无偿性(3)固定性税收三性是区别税与非税的外在尺度和标志。税收三性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它们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其中,无偿性是核心,强制性是保障,固定性是对强制性和无偿性的一种规范和约束。3.税收的职能与作用(1)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2)税收是调控经济运行的重要手段(3)税收是调节收入分配的重要工具(4)税收具有监督经济活动的作用宏观税负又称为广义税负,是指纳税总量占国民经济总量指标(比如GDP)的比例。微观税负又称为狭义税负,是指具体纳税人缴纳税收的程度。2.税收负担的影响因素第一,经济发展水平是税收负担的最根本决定因素。第二,经济结构调整对税负水平的影响较大。第三,国家实行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对税负水平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税收负担还受政府职能、财政状况和国际环境等因素的影响。3.税负转嫁方式税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前转嫁和后转嫁两种:前转嫁又称顺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交易活动,将税款附加在价格之上,顺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前转移给购买者负担。前转嫁是税负转嫁的基本形式,也是最典型和最普遍的转嫁形式。后转嫁也称为逆转嫁,是指纳税人通过压低购进商品(劳务)的价格,将其缴纳的税款冲抵价格的一部分,逆着价格运动方向,向后转移给销售者负担。1.税法概念税法是有权的国家机关制定的用以调整国家与纳税人之间在征纳方面的权利及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1.2.2税法原则1.税法基本原则(1)税收法定原则(2)税收公平原则(3)税收效率原则(4)实质课税原则(5)收入原则(6)税收合作信赖主义(7)税收社会政策原则2.税法适用原则(1)法律优位原则(2)法律不溯及既往原则(3)新法优于旧法原则(4)特别法优于普通法原则(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6)程序优于实体原则【1】其基本含义为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还可进一步推论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例:以下不符合税法优位原则的说法是()A.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立法的效力B.我国税收法律与行政法规的效力具有同等效力C.税收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税收行政规章效力D.效力低的税法与效力高的税法发生冲突时,效力低的税法即是无效的【5】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即实体法不具备溯及力,而程序法在特定条件下具备一定溯及力。【实体从旧举例】2008年5月税务机关对某企业进行税务检查时发现,某企业在2007年4月至2008年4月没有代扣个人所得税。依据税法规定,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工资薪金税前扣除额是每人每月1600元,2008年3月1日后工资薪金扣除额调整为每人每月2000元。按照实体法从旧原则,在追缴少扣税款时,对2007年4月至2008年2月按照每人每月1600元扣除生计费,对2008年3月1日以后按照每人每月2000元扣除生计费。因此,实体法从旧原则实际体现的是:新法只从新规定开始的时段实施,不溯及以往,以往还按照旧的规定执行。【程序从新举例】2001年5月起实施的税收征管法规定,企业在银行开设的全部账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按照程序法从新原则,不论是2001年5月以后设立的新企业还是以前设立的老企业继续经营的,不论是企业2001年5月以后开设的银行账号还是以前开设沿用下来的,现存的经营用的银行账号都要向税务机关报告。这体现了税法适用原则中的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即程序法在一定情况下具备溯及力,新法实施前后的同种情况都要按照新的规定执行,体现了实体从旧,程序从新原则。1.税收立法税收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