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提高有效性提升质监工作对经济发展的贡献率田建强质监系统是负责质量、计量、标准化、认证认可、特种设备等工作,具有综合管理和行政执法职权的政府职能部门。有人曾称质监部门是:“上管原子弹,下管葱姜蒜”。可见其工作的有效性在当地经济发展、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十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以科学的发展观为统领,紧紧围绕全市经济建设的中心任务,积极探索提高质监工作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效性的路子,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可以预见,随着我市“十一五”规划的实施,质监工作的有效性在晋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地位将更加突出。十五期间全市质监系统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有效性的一些成绩和经验。纵观我市“十五”发展成就,可以说至少在下面几个方面质监系统功不可没:大力推进名牌战略,走以质取胜之路,全市名牌产品生产企业对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率显著提高。在质监培育、企业争创、政府奖励的良好氛围下,质监部门大力开展了标准、计量、质量及检测“三位一体”的服务,精心培育了兰花牌尿素、白马王牌啤酒等一大批名优产品。全市共有19个产品分获国家免检产品、山西标志性名牌产品、山西名牌产品称号,其产品生产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05亿元,实现利税32.4亿元,出口创汇8662万美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企业的65%、52.5%和85%。大力发展农业标准化,特色农业、畜牧业、农副产品加工业等成为农民增收的新亮点,为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平均增长6.4%提供了有力保障。全市共建成各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项目21个。以陵川为例,2005年农业四大特色主导产业的产值占到农业总产值的70%以上,农民从畜牧业、中药材、经济林、小杂粮等四大特色产业中获得的收入占到人均纯收入的60%。大力推行旅游标准化,促进了旅游等服务业向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全市去年仅旅游业一项收入就达到了17.16亿元。近年来,全系统在旅游景区(点)、旅行社、饭店酒店积极推行服务国家标准和山西省服务规范,还根据不同景区的实际情况,帮助制定相应的服务规范,并通过规范公共信息图形符号、严查游乐设施和整治餐饮业计量、质量违法行为等措施,促进了旅游服务业上档升级。特别是在我市创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的验收考核中,由市质监局负责的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了满分的成绩,为晋城市创优工作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大力实施针对性的技术服务,助推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平质监局为实现高平经济的高起点、高质量、高效率发展,积极服务大项目、大产业、大企业,有效地推动了县域经济的发展。高平市的经济综合竞争力在全国2063个县(市)中,由2002年的730位提升到2004年的401位,2005年又跨入了全国中部百强县(市)行列。大力扶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传统主导产品实现由晋城铸造向晋城制造质的飞跃。铸造业是晋城的主导产业,九十年代末发展迅速,但存在生产规模小、产品质量低、经济效益差等问题。市质监局曾在1999年组织了一次全市铸件质量监督抽查,抽检合格率仅为10.6%。一份详细的质量报告加快了市政府对全市铸造业进行“整顿、重组、改造、提高”的步伐。泽州县抓住机遇,积极引导企业对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立足于为主导产业服务,于2002年投资近二百万元建成了铸造产品质检中心,为企业从原材料进厂到产品出厂一一把关。铸管产品已实现了4次更新换代,铸件由原来的普通铸件发展到高档铸件,价格由原来每吨2000多元,提高到每吨13000多元。大胆探索食品、特种设备、煤矿安全计量器具安全监管和打假治劣新机制,为提高全市人民生活质量和保障安全生产做出了贡献。建立了网络、责任、监督、标准、检测、动态等“六道防线”的食品质量安全监管模式,对食品质量实行了有效监管。探索出了“2345”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运行机制,连续4年实现了特种设备安全无事故。在煤矿安全计量器具管理和检定方面,探索出了一条强强联合、共同投资、联合建站、双重监管的模式,为煤矿安全生产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特别是充分发挥打假治劣主力军的作用,在全市形成了责权明确、分工具体、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严密有效的打假责任网络。紧紧围绕关系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身心健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