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示范工程验收汇报材料一、工程概况1、本工程位于XX县区西环路67号,为XX县区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总建筑面积78406.4平方米,其中地下建筑面积9700.6平方米,地上建筑面积68706平方米。高程系采用黄海高程系,室内地坪±0.000相对于绝对标高1481.9m,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高差0.15m。本工程设防烈度七度,按八度采取抗震措施;基础为平板式筏型基础,采用框架-剪力墙结构体系;建筑高度98.750米。拟建医疗综合大楼由门急诊、医技、病房等组成,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耐火等级为一级。主楼地上二十五层(不含设备夹层),地下二层;裙房地上五层,地下一层。主楼负二层设甲类核6级人防医疗救护站,防化级别为丙级;一~五层为门急诊和医技,主楼六层为手术部医护办公室及辅助用房;主楼七~二十二层为病房楼,每层为一个护理单元。2、本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得到了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及业主的大力支持及高度重视,在工程决策规划阶段的所有手续齐全,包括:国有土地使用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筑工程施工许可证等,并在当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申请了质量监督、进行了安全备案。3、本工程以争创国家三a级安全文明工地为目标,本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深层分解安全生产目标,落实安全责任,严把安全生产关,自2012年3月15日开工以来,未发生伤亡事故及重伤事故,并均按照合同约定及时发放劳务费用,未发生拖欠工资情况。二、新技术在本工程中的应用随着建筑业不断发展,新的科技成果不断涌现。对于本工程而言,XX县区人民医院医疗综合大楼工程是XX县区2012年重点建设项目,当地政府、建设单位、施工单位均列为重点建设项目,定义为XX县区地标性建筑、河西5市最大规模的综合型医院。第1页共14页作为XX县区地标性建筑,本工程由XX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在设计中采用了包括地下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混凝土技术、钢筋及预应力技术、模板及脚手架技术、机电安装工程技术、绿色施工技术、防水技术、抗震、加固与改造技术、信息化应用技术共九个大项中的20个小项。其中包括:1、地下基础和地下空间工程技术中的复合土钉墙支护技术复合土钉墙是将土钉墙与一种或几种单项支护技术或截水技术有机组合成的复合支护体系,它的构成要素主要有土钉、预应力锚杆、截水帷幕、微型桩、挂网喷射混凝土面层、原位土体等。本工程采用3.5mm壁厚Ф45钢管,钢管内插入Ф6钢筋后高压注浆形成土钉;将钢筋在边坡内锚固后拉伸形成预应力锚杆,端部焊接在槽钢上作为锚板;在边坡面层将Ф8钢筋网片并与土钉焊接后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喷射c25混凝土形成混凝土面层,与土钉、预应力筋、槽钢锚板共同形成复合土钉墙。本工程共施工土钉4700根,预应力锚杆250根,喷射混凝土墙面约9000㎡。复合土钉墙具有轻型,机动灵活,适用范围广,支护能力强,可作超前支护,并兼备支护、截水等优点。复合土钉墙是一项技术先进、施工简便、经济合理、综合性能突出的基坑支护技术。2、混凝土技术中的高耐久性混凝土、混凝土裂缝控制技术高耐久性混凝土是通过对原材料的质量控制和生产工艺的优化,并采用优质矿物微细粉和高效减水剂作为必要组分来生产的具有良好施工性能、能满足结构所要求的各项力学性能、耐久性非常优良的混凝土。本工程大量使用综合性能优良的高强、高耐久性混凝土。通过选用优质原材料,掺入矿物掺料和高效减水剂,减少水泥用量,提高了混凝土耐久性。在本工程中,使用c50混凝土约4000m^3,其中抗渗混凝土1600m^3,抗渗等级为p6。筏板采用c40p6抗渗混凝土,约2800m^3。混凝土裂缝控制与结构设计、材料选择、施工工艺等多个环节相关,其中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是控制裂缝的重要途径。本技术主要是从混凝土材料角度出发,通过原材料选择、配比设计、试验比选等选择抗裂性较好的混凝土,并在施工采取了一系列技术措施,如控制混凝土水灰比、提高浇筑振捣水第2页共14页平、加强测温养护等。3、钢筋及预应力技术中的高强钢筋应用技术、大直径钢筋直螺纹连接技术高强钢筋是指现行国家标准中的规定的屈服强度为400mpa和500mpa级的普通热轧带肋钢筋(hrb)和细晶粒热轧带肋钢筋(hrbf)。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