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一步,再走一步莫顿·亨特【教学目的】1、继续复习借助记叙文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2、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蕴含的坚持不懈、战胜自我的人生哲理。3、学习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重点】1、借助记叙文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2、领会“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蕴含的坚持不懈、战胜自我的人生哲理。【教学难点】心理描写的作用。【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一、导入:“顶碗少年”的成功,给我们的启示是:面对挫折、面对困难,坚持到底,勇往直前,最后终将成功。但这成功的同时,离不开白发老者堵“顶碗少年”的安慰、鼓励和指导。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美国作家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这篇课文,看看故事中的“我”是怎样在父亲的安慰、鼓励和指导下,最终克服困难去得成功的。二、自读课文三遍:要求:1、初读课文,划出生字生词,借助词典疏通,小组合作完成;(课下注解)2、细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所写内容,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做准备;3、熟读课文,感悟作者的写作目的与情感。三、借助记叙文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小组合作共同完成)预设:时间:57年前的7月(年少时)地点:美国费城主要人物:“我”起因:我和小伙伴们爬悬崖经过:胆小的“我,在伙伴们的嘲讽下,战战兢兢地爬上了悬崖却无法下来结果:在父亲的安慰、鼓励与指导下,终于一步步爬下了悬崖。三、在爬悬崖的过程中,“我“和小伙伴们的反应如何?(从文中找出关键词与句)预设:小伙伴们:连攀带扒(8段)“我”:未爬前:大约20米高的悬崖,“在我眼中却是不可能登临的禁地”(7段)。攀爬中:“落在后面”、“全身颤抖”、“冷汗直冒”、“心在瘦骨磷峋的胸腔里面冬冬乱跳”、“心惊肉跳”、“吓得几乎要晕倒”。向下望,“头晕目眩”,“我绝对没法向下爬回去,我会滑到摔死的”,“啜泣”、“恐惧和疲乏”、“全身麻木,不能动弹”。(8、9、11、14、15)指导:作者运用心理描写刻画了“我”处于险境中的心理状态。这里有委屈、羞辱、迷惘、悔意,以及强烈的恐惧感。(借此复习人物描写的几种方法及作用)四、父亲是如何引导“我”走下悬崖的?(可用三个词来概括)1安慰(16段)——鼓励(18段)——指导(20、21段)五、“我”的变化与感受?“我”的变化:“我啼哭着说,‘我会掉下去,我会摔死的!’”(17段)——“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我顿时有了信心”——“我的信心大增”——“我觉得自己有一种巨大的成就感”。(21、22段)【“我”在父亲的指点下,终于征服悬崖的过程中,作者详写了“我”的心理变化:最初是毫无信心(“我下不来……我会摔死的”),继而是信心萌发(“这似乎是能办得到的”)。随后是信心大增(“信心大增……我能办得到的”),这使“我”第一次清醒地意识到自己身上的潜在力量,从而激起了“一种巨大的成就感”。】感受:“这是我永远忘不了的经验。”(22段)“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23段)【“经验”有两层意思:①是从悬崖上学到的经验使自己终生受益。②再次将这“经验”归纳成:“不要想着远在下面的岩石,而要着眼于那最初的小小一步,走了这一步之后再走下一步,直到抵达我要到的地方为止”。这也就是告诉读者,在困难面前不应该畏难怯步,而要冷静地分析困难,化解困难,要就近起步,由易入手,“走一步,再走一步”,循序渐进,坚持到底。这样就可能积小胜为大胜,促使困难向胜利转化。——这正是本文给予我们的生活哲理,也正是作者的写作目的,也是本文的主旨】六、概括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预设:遇事沉着冷静,懂得锻炼孩子,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他虽然担心,却没有表现出来,而是用最为日常化的话语尽量淡化事情的严重性,让孩子放松心情,在困难面前保持镇定。)七、课堂检测:1、“屡次”什么意思,说明了什么?预设:“屡次”的意思是一次又一次。课文中用“屡次发现……”强调这“经验”的普遍意义。2、第七段景物描写作用?(景物描写的交代、渲染、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