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和思考课题组成员名单组长:龚宗德副组长:王岳龙组员:许士杰、潘浩、王连中、戴凌辉执笔:潘浩摘要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按照预定目标和规定程序运作,以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审计质量管理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审计质量管理的涵义,分析了审计质量管理的现状,探讨了审计质量管理的内容和重点,总结了审计质量管理的实践经验,提出了审计质量管理和控制的建设性思考。关键词:审计质量管理实践和思考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它关乎审计形象,体现审计价值,决定审计工作成败,集中反映审计监督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审计工作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审计的未来和发展。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审计机关追求的永恒目标,而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也是各级审计机关极其重要的审计管理活动。一、审计质量管理的涵义和现状(一)审计质量管理的涵义审计质量管理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根据审计质量标准,使各项审计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按照预定目标和规定程序运作,以达到规定的质量水平,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审计质量管理是实现审计目标的重要手段。1、广义上的审计质量管理广义上的审计质量管理是指为保证每个审计项目按照国家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而制定的总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包括管理工作和业务工作,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全面质量管理。全面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四方面内容:审计的独立客观公正原则、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完善的审计准则等法律规范。(1)独立客观公正的原则。审计人员在实施审计时,应当严格按照审计法及相关的法律法规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审计过程中,应当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应以正直、诚实的品质,严谨的态度、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过硬的业务本领从事审计工作,这是保证审计质量的基本要求。(2)科学的审计项目计划。审计计划应当紧紧围绕审计工作的总体目标进行编制,体现审计项目计划的针对性、科学性和合理性。在确定审计项目计划时,应根据年度审计目标进行确定,对应当实施的项目进行必要的风险评估和可行性研究,以避免审计风险。审计项目计划制定后,必须上报有关部门审核,最终形成年度审计项目计划。同时,还要建立审计计划执行进度报告制度,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以确保审计计划真正得到落实。(3)专业的审计人员。应采取多种形式和渠道来提高审计人员的专业素质,保证审计人员能够及时获得和掌握与审计相关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专业判断能力,以满足完成各项审计任务的要求。同时,要建立审计人员职业化管理体系,实行审计执业资格制度。(4)完善的审计准则规范体系。审计人员应当按照审计准则来开展审计,用审计准则来约束审计行为,确保全面质量管理制度有效落实。2、狭义上的审计质量管理狭义上的审计质量管理是指为使某一具体审计项目按已拟定的总体审计计划顺利进行而制定的控制程序或政策,包括选项、立项、准备、实施、报告、归档等一系列环节的工作效果和实现审计目标的程度,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项目审计质量管理。项目审计质量是审计质量的核心,抓好项目审计质量是审计质量的落脚点。项目审计质量管理主要包括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证据、审计工作底稿的审查、项目复核、监督与考核等控制程序。(1)审计方案的制定。审计方案是实施审计前,对审计工作所作的计划和安排,分为审计工作方案和审计实施方案。审计工作方案应当确定审计目标、范围、内容、重点和组织分工以及工作措施,它是整个项目审计的指导性文件。审计实施方案是审计组根据审计工作方案结合项目具体特点制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文件,用于指导审计人员执行所有的审计程序。(2)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审查。审计人员通过对审计工作底稿和审计证据的审核,确保每一审计事项都有充分必要的材料支持。(3)项目复核。复核机构对整个审计项目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复核。复核的内容主要包括:项目是否按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实施,对调整的审计事项是否按权限履行了相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