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来了》教学案例刘松印教材分析:这是一节绘画表现课,其对象风是我们身边时时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摸不着,对它的表现只有从相关联的其它事物上得到体现。这就要求学生对相关的对象要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这节课要完成的主要教学任务。本课力求让学生多感官、全方位的体验对象。在此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由表现,充分发挥学生自主性,提高表现的自信心。教学过程:一:找风:师:春天来了你知道风筝为什么会飞吗?(有风)师:风是我们身边出现的一种自然现象,它看不见又摸不着。二、风的形成和作用:师问:风是怎么形成的呢?生答:空气流动产生风。师:风的大小对人们又什么作用呢?生答:大风能让风车转动,抽水快;大风能让帆船行走的快;可以放风筝,把衣服吹干;风能还可以发电,环保节能……师:我忍不住要夸奖同学们了。你们想到风的作用真多。“听,它来了,它又走了,它没给自己留下什么,却给大地换了新装。”三:画风1、风给我们是怎么样的感觉呢?2、微风---舒服狂风---怕龙卷风---紧张、恐惧……(用各种线条来表现风的特征)2、我们试试用手中的线条画一画各种风的感觉,好吗?3、怎么样才能表现出风的感觉?旗帜飘扬……头发飘起来;风车转动……讨论:从你们见过的风来说说,不同的风对四周景物的影响一样吗?师:请各小组派代表来汇报你们的讨论结果。小组一:老师,有春天的风,夏天的风,秋天的风,还有冬天的风。师:不错,回答得很好,还有吗?小组二:有,大风,微风。每当风来的时候,我们会看见屋顶上的红旗、气球都在飘动,有时在海边可以看见天空中的风筝飞得很高。小组三:还有强暴的风、龙卷风。它能把大树、房子、电线杆吹倒。师:好!刚才几位同学的回答,基本概括了风的不同种类。这说明同学在欣赏幻灯时很认真,观察很仔细。师:谁愿做小演员,表演人在风中行走的样子。生:好(学生表演在风中的情景,师:媒体配风的声音)师:他表演的真棒!让我们用最热烈的掌声感谢他的表演。刚才我们既表演了,又看过了人在大风中的变化,他们不但有动作的不同还有外形的变化同时还有表情的变化。大风中事物的变化实在太丰富了,他们常常被画家所描绘,我们看看(出示作品《阵风》)他们是怎样表现风的。师:看到这幅画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怎么看出来的?生:自由回答(引导学生欣赏人物的动态及衣服随风飘动的形态。)师:这幅作品表现了几位藏族妇女在途中遇上陈风时的情景。画中,风沙遮天掠地,连太阳都暗淡无光,四位妇女在风中艰难的行走,有的头上面巾被吹起,有的顶风弯腰,有的背风倒退行走,一位妇女的帽子被风吹掉了,只好回身弯腰拾帽。他们的腰带、发辫、衣摆及一些饰物都被风吹得飘起来。(教师多媒体演示)这幅画,把对大风的感受真实的表现出来了。师:老师也带来了一些小朋友的作品(出示小朋友的作品1)师:你从哪里看出画面有风的?生:1.飘动的衣服2.小孩的头发师:我们再看一幅(出示小朋友的作品2)但是在这幅画中,粗心的小画家把许多地方画错了,你能帮他找出来吗?生:指处画面错误之处师:你真是火眼金睛!你真棒!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和这位朋友碰面,你可曾记得上学路上它吹走你的帽子,教室里乱翻我们的书本、作业时的淘气样子吗或是你们上完体育课大汗淋漓时带给你清凉的的可爱样吗?现在让我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和这位朋友相处的情景。在作业纸上大胆地画一幅风来时的画面。学生作画,教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听音乐作画)五、作业讲评:方式:1、学生自评;2、学生互评;让学生用自己的感觉欣赏。师:同学们,结合我们刚学过的知识,你们觉得哪些作业画得好,哪些画得不好,并指出它们好在哪里?不好在哪里?生:自由点评。师总结评析:这节课同学们表现很出色,大家能认真地完成作业。有的同学想象力很丰富,大胆表现自己喜欢的东西;有的同学画出了自己的生活感受;在作业时,你们能客观、认真地指出作业的优缺点。这是同学们审美能力提高的一个很重要的表现,希望大家继续努力。案例反思:由此说来,在日常生活中积累生活素材和审美体验,为艺术创造积淀丰富的艺术体验,需要在艺术创造的初始阶段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