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让高中语文活起来隆昌二中李清摘要: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推进,合作学习凸现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本文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立足于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实践,试图从合作学习的角度研究高中语文教学,探索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及操作策略。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合作学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指出,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通过适当的合作学习更好地实现教学目标呢?笔者以个人课题的研究为抓手,对新课标理念下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基本模式及操作策略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一、开展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拓展语文课堂的信息空间新课标要求语文选修课程致力于让学生有选择地学习,促进学生有个性地发展,但是选修文本信息量大,内容多,而语文课的时间少,传统的师传生受的教学方式根本无法完成任务。采取小组协作式研究性学习,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选择性,拓展语文学习的信息空间。教师可以将所要学习的内容分成多个学习主题,各学习小组自行选择主题,由小组同学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信息搜集、学习整理、讨论归纳等学习任务,在小组学习的基础上,教师组织学生在全班汇报、交流、展示,小组间的协作、交流、分享,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解决了选修课量大时间少的矛盾,促进了学生自主性研究能力的提高。我在教学《唐诗宋词选读》时,设计了以下的教学思路:(以李清照为例)①学生课前自学(一周):要求学生使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了解李清照的生平及阅读她的作品,让学生对李的词风有个初步了解。教师负责推荐基本阅读参考资料。②组织李清照的作品《如梦令》《一剪梅》《醉花阴》研究小组,学生自愿组合,讨论组内分工,推举主持人,共同拟订发言提纲。课后各小组共同为发言人准备资料,并制作配音朗读录音和幻灯片。③用一节课时间进行讨论与交流。每个研究小组分别汇报自己的研究成果。要求:每组主持、重点发言、补充说明和朗读等要分别由不同学生担任。所有同学都应积极参与讨论。教师参与讨论,并适时点拨。④最后一课时对李清照、苏轼、辛弃疾、陆游进行总结讨论,梳理宋词发展的脉络。由教师主持。⑤课后作业:每个学生写一篇800字左右的文章,就宋词某家某篇或点评议论,或抒发感想。体裁不限,命题自由。一周内完成,在班内张贴交流。通过小组合作学习,不但锻炼了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的精神。在交流活动中,为了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大家分工合作,发挥各自的特长,有承担电子文稿的演示的,有负责文字加工的,有负责进行演讲的,各司其职,积极投入。特别可喜的是小组合作学习增加了学习内容的开放性,小组交流的信息和容量远远超过了教师预设的框框,教师明显感到学生创造的灵性。二、组织小组分享式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课程的学习是一个聚沙成塔,积累渐进的过程。有些教师苦口婆心、口干舌燥地讲解,收效却并不明显。仔细分析,语文学科的知识大多数属于程序性知识,需要学生在语言实践中逐渐领悟、操练而获得的,而真正需要老师“讲”的那部分内容也可以通过“生教生”1的形式完成。因此,教师尊重学生的前理解水平,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把学习、发现、互助、分享的权力放给学生,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切切实实的学习实践中,习得知识,形成能力。以写作教学为例,首先,我将班上同学以座位为主,再参照作文水平情况,分成六人一组的作文批改小组,每组推选一位组长,负责任务分工,本子收发,担当评讲作文的主持人。其次,小组轮流批改,每个学生手里每次拿到八本其它同学的作文,并按照书上讲到的修改符号进行修改,遇到问题与组长商量,组内评议,之后根据作文的内容、结构、语言等三方面写出评语(教师事先指导批改方法),小组挑出几份写得好的议论文,记叙文及一些有争议的文章,组内选出三人进行课上讲评,一人负责记叙文,一人负责议论文,一人负责有争议的文章。当然学生也可将自己认为所批作文中较好的一段话、一句话,甚至一个字供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