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路庙初级中学吕永丽孟子名轲,字子舆,邹(现山东邹县)人,战国时期思想家、教育家。他是儒家思想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他生活在兼并战争激烈的战国中期、主张行“仁政”以统一天下,曾游说梁、齐等诸侯国君,均不见用。退而与弟子著书立说。《孟子》长于言辞,其文气势磅礴,论证严密,富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对后来散文的发展有很大影响。<<孟子>>与<<论语>><<中庸>><<大学>>合称为‘‘四书”。走近孟子走近孟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1、是天时不如地利也2、池非不深也3、兵革非不坚利也4、委而去之5、人和6、域民7、固国8、威天下9、寡助之至10、亲戚畔之代词,这(就是)护城河武器装备,兵:兵器革:甲衣委:放弃去:离开人心所向,上下团结界限,这里意思是限制巩固威慑到他,指寡助之君之域民不以封疆之界三里之城亲戚畔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寡助之至辍耕之垄上何陋之有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虽我之死结构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寡助之君动词:到、去宾语前置标志,无义放在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义代词:它,指代驴子123456久之,目似瞑语气助词,无义一词多义日积月累寡见少闻曲高和(hè)寡优柔寡断寡廉鲜耻至理名言如获至宝至高无上古今异义亲戚古义:亲戚古义:内亲外戚亲戚畔之内亲外戚亲戚畔之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今义:跟自己家庭有婚姻关系的家庭或它的成员。的家庭或它的成员。委古义:委古义:放弃委而去之放弃委而去之今义:委任今义:委任域古义:域古义: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限,限制域民不以封疆之界界今义:地域今义:地域是古义:是古义: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这是天时不如地利也今义:判断动词今义:判断动词郭古义:郭古义:外城七里之郭外城七里之郭今义:姓氏今义:姓氏池古义:池古义:护城河池非不深也护城河池非不深也今义:池塘今义:池塘去古义:去古义:离开委而去之离开委而去之今义:到……去今义:到……去城古义:专指内城今义:泛指城市病古义:兵器今义:士兵革古义:甲衣今义:去了毛并且加工过的树皮读课文,思考讨论下列问题•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文章二、三段与第一段有什么关系?•3、四段跟二、三段的论述有什么不同?天时而环攻之地利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一:天时不如地利攻城:守方守城:城高池深兵革利粮多守方地利攻方委而去之人和不如举例证明论点二:地利不如人和摆出观点摆出观点论证观点论证观点得出结论得出结论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天时不如地利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地利不如人和得道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失道寡助。战争事例战争事例治国道理治国道理写作特点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气势,加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正反对比论证,更能突出中心论点。实战演习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炸我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的野蛮行径,遭到世界人民的强烈谴责和反对。这正如孟子所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各抒己见1、纵观历史,能得到“人和”的人很多,举一二例,并说说带给你什么启示?2、君主须“得道”,百姓亦须“得道”,商人要掌握经商之道,学生要掌握学习之道,你认为我们在学习中应遵循的“道”有哪些?无论做任何事情,取得了更多人的信任和支持,这样才能成就事业。态度端正方法适当勤奋刻苦作业:积累有关“人和”的名言警句。背诵全文。谢谢观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