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6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67页利率市场化改革与银行风险控制去年,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掀开了新的一页。7月,央行行长戴相龙向外界宣布,中国将在3年内实现利率市场化。9月,央行放开外币贷款利率,这是一个不大不小的尝试。迄今,这一改革正在不断推进之中。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展开必然对我国银行的生存环境和经营管理产生重大影响。本文着重从政府的角度,借助金融约束理论为分析手段,就如何控制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作些探讨。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及其控制策略我国现行的利率体系集利率的变动权于国务院,中央银行享有20%的利率浮动权,而商业银行只在名义上享有利率浮动权,实际上只有执行的义务。[1]严格的利率管制减少了银行经营的风险,保证了银行体系的稳定,但也造成了银行风险意识淡薄,抵御风险能力差的状况。利率市场化改革把行政命令决定利率转变为市场供求决定利率,增大了银行经营的风险。如何在改革过程中控制住银行风险,继续保持银行体系的稳定,减少改革的总成本,成为政府亟待解决的问题。想要控制住银行风险,首先需要分析利率市场化对银行风险的影响,然后制定出相应的措施。(一)利率市场化过程中的银行风险分析从理论上讲,利率市场化是通过影响利率变动从而影响银行风险的。利率市场化对利率的影响主要有两方面:一是造成利率多变,第2页共67页第1页共6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67页使利率不确定;二是解除利率压制,使利率回归均衡水平而造成实际利率迅速升高。而银行风险一般可以分为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信用风险和汇率风险等。利率市场化对这4种风险影响的分析如下:1.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银行的流动性来源不能满足流动性需求,从而引发清偿问题的可能性。从流动性需求来看,利率市场化一方面导致实际利率升高,有助于增加存款需求,抑制贷款需求,从而减少流动性需求;另一方面导致利率多变,增加了储民提现的可能性。但由于实际利率升高,储民转存高利率存款的可能性更大。这样,改变的只是存款的利率和期限结构,而对流动性需求影响不大。虽然利率市场化容易造成宏观金融不稳定,但引发储民挤兑的可能性不大。我国储民已习惯于各种改革,对建立于国家信用基础上的银行信用深具信心。从1993年到1995年的高通货膨胀到银行不良贷款的巨额增长都不能明显降低我国的储蓄率,已充分证明了这一点。从流动性来源来看,利率市场化有可能增加银行不良贷款的数量从而减少流动性来源。但进一步完善的货币市场为银行提供了强大的流动性来源。只要银行在信贷风险上应对得当,不出现恶性的突发事件,流动性来源急剧减少的可能性不大。因此,利率市场化对银行流动性风险的影响不大。流动性风险不是利率市场化改革中银行面对的主要风险。2.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市场利率不确定造成银行损失或额外受益的可能性。利率市场化从3个方面增加了银行的利率风险:(1)利第3页共67页第2页共67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页共67页率多变,使银行利率敏感性资产与利率敏感性负债的调整难以跟上利率的变动,造成二者不相匹配,减少银行利息收入。(2)银行对存贷款的争夺势必缩小存贷利差,减小银行利率操作的空间,增大了利率多变性的危害。(3)在利率迅速上升过程中,较敏感的短期利率比长期利率上升更快,使从事短借长贷的银行蒙受损失。无论是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国外利率市场化的经验看,利率风险都是利率市场化给银行造成的主要风险。3.信用风险。信用风险是指贷款不能如约偿还而给银行造成损失的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对信用风险的影响有3方面:(1)银行能以不同的利率区分不同风险的贷款,为低风险贷款提供低利率,对高风险贷款规定高利率,有利于银行提高贷款风险管理的效率,减少信贷风险。(2)实际利率升高,增加了借款人的利息负担,增加了贷款违约、拖欠的可能性。(3)由于市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风险:一是由于银行事先无法确知借款人风险状况所造成的逆向选择风险,即实际利率升高迫使低风险借款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