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主干知识梳理·新课标1.秦朝的统一:(1)秦统一六国:公元前________年,秦统一全国。(2)建立中央集权制度:中央设________、太尉、御史大夫;地方推行________。(3)巩固统一的措施:统一________、统一________、统一文字,以________为通用字体。2.汉武帝的文治武功:(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确立________思想的正统地位。(2)政治上:颁布“________”,彻底解决王国问题。(3)经济上:整理财政,国家统一________,盐铁官营。221丞相郡县制货币度量衡小篆儒家推恩令铸币·新课标3.张骞通西域与丝绸之路:(1)经过:公元前________年、公元前________年,张骞两次出使西域。(2)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________,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3)丝绸之路:从_______经过________、今新疆地区,通向西亚和________。4.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1)220年,曹丕胁迫汉献帝退位,自立称帝,国号__________,定都________,东汉灭亡。(2)221年,刘备在________称帝,国号汉,史称蜀汉或蜀。(3)229年,孙权称帝,国号________,定都________(今南京)。138119西域都护长安河西走廊欧洲魏洛阳成都吴建业·新课标5.东晋南朝时南方的开发:(1)原因:北方人民继续大量________,带来了先进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南方统治者重视发展经济;南方________条件优越。(2)表现:广种________,小麦种植推广到江南。6.北魏孝文帝的改革:(1)背景:从东汉末年起,________、________、氐、羯、羌等内迁。(2)内容:迁都洛阳;学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族联姻;采用汉族的官制、律令;学习汉族的礼法。(3)影响:促进了北魏经济文化的发展,促进了黄河流域的________。南迁自然水稻匈奴鲜卑民族融合·新课标课堂典题探究1.[2012·预测]秦始皇堪称“千古一帝”,他对中国历史最大的贡献是()A.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B.统一全国车辆两轮间的距离C.修建了雄伟的万里长城D.建立起我国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国家[解析]此题主要考查秦始皇的功绩,旨在考查学生的比较能力。从题干“最大”可知秦始皇一生之中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对后世影响最为深远。D·新课标2.[2011·莱芜]汉武帝时,有大臣建议“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为汉武帝所采纳。他的主张应是()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顺其自然,无为而治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仁政治国,轻徭薄赋A[解析]汉武帝时期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思想上实现了大一统。·新课标3.[2010·湛江]有人说:“2000年前,丝绸是中国的名片;1000年前,瓷器是中国的名片;500年前,茶叶是中国的名片……”其中与“丝绸是中国的名片”有关的历史事件是()A.张骞通西域B.商鞅变法C.秦始皇加强中央集权D.百家争鸣A[解析]张骞通西域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奠定了基础。·新课标4.[2011·连云港]“(江南)一岁或稔(丰收),则数郡忘饥。”这一现象开始出现于()A.秦朝B.西汉C.东晋南朝D.宋朝C[解析]东晋南朝时期我国江南地区得到开发,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基础。·新课标本讲的阶段特征是:封建社会的初步发展和分裂、北方民族的融合、江南经济的迅速发展。复习时应多注意加强同时政与其他史实的联系。如:(1)秦朝作为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国家,它加强统一的措施常与汉武帝大一统相比较。(2)由“丝绸之路”,联系唐朝、宋朝的对外政策,结合我国当今的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等政策。(3)北魏孝文帝改革应注意与商鞅变法、改革开放及其他的中外重大改革结合起来,进而突出成功改革是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备考技巧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