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1页共34页第一章导论内涵、特征、作用信用征信定义:借贷行为,是以还本付息,为条件的价值转换的特殊形式。价值转换的一般形式:等价交换(所有权和使用权的高度集中)诚信、信任、信誉。一、信用的含义意愿能力1、基于伦理的视角“信守诺言”的道德品质2、基于经济的视角建立在授信人对信人偿付承诺的信任的基础上,使受信人不用立即付款就可以获得商品、服务和成贷币的能力。信用构成的两个要素:一是信任,指授信人对受信人的信任。二是时间,即授予信用和偿还信用的时间限制从受信人角度,对信用产生影响的因素。一履约意愿,受信人在特定的期限内保证付款或还款的主观愿望。与道德品质有密切关系。二履约能力。是受信人在特定期限内实现付款或还款的经济能力。与受信人的经济状况有密切关系。3、基于法律视角Credit。一、当事人之间的一种关系,但凡“契约”规定的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是当时交割的,存在时滞,就存在信用。二、双主当事人按照“契约”规定享有的权利和户负的义务。4、基于货币角度信用创造学派:信用就是货币,货币就是信用;信用创造货币,信用形成资本。流通中货币的供应量取决于货币乘数(信用影响)和基础货币。货币:M1准货币M25、基于社会学视角是一种价值观念,及建立在这一观念上社会关系,是一种基于伦理的信任关系。特点:(1)信用源自于一种社会心理(信用以信任为基础)(2)取决于授信人对受信人咨信状况的判断(3)信用是一种社会关系(不是个体行为)(4)信用具伦理特征(5)信用具有文化特征(6)信用具有时代特征二、信用的内涵1、信用的人格性(1)信用是一种资格,它表明一种特定的法律和社会身份、地位,达到一定的信用水平,意味着具有一定的法律资格。a、信用体现为一定性质的法律资格。第2页共34页第1页共34页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2页共34页b、信用意味着在市场交易和竞争中所拥有的事实上的社会地位。c、一个人的信用水平同时还受其相应社会身份、地位的影响。(2)信用是一种道德上的人格利益,一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伦理道德上的人格性信用在伦理道德上的人格利益具有一定的独立性。(3)信用体现为一种人格权,即信用权作为一个完全独立的民事主体的人必然具有完整的人格利益。包括生命、健康、身体和名誉、荣誉、信用等器质性与精神性人格利益,这是拥有人格的必要条件。这种人格权限于对精神利益保护的范畴,很少或基本上没有涉及财产利益。2、信用的财产性(1)首先表现为它一种财产信用,即以财产为基础的信用(2)信用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无形财产(3)侵害商业信用主要承担财产责任信用等级是信用交易后从受信方的信用记录为主要衡量标志的风险程度。不同的信用等级反映不同信用记录和信用风险的差别(2)诚信诚实守信,自己对他人的承诺,是一种行为规范。要有自觉性和主动性泛指信用的一般意义——守信更多指道德和社会文化——人们参与社会活动的思维方式、行为的基本准则和价值观。诚信更有道德主文化意义,“资信”、“信用”有微观经济意义(3)信誉声望、名誉,是以信用为基础的抽象价值和社会声誉,是他人对自己的评价,是一种形象标识。是系列信用行为累积的结果。能使主体从“一般信用”升华为社会资本形态,成为一个企业,一个地区精神财富和价值源泉。微观主体的可以带来更大的市场份额(4)资信股票不以偿还为条件,但要给投资者回报酬,是信用行为。与信用有关的各类经济主体自主履行的其相关经济承诺的能力和可信任程度信用以偿还为条件的一种承诺,资信则是这种承诺能否自主如期履约的能力。履约能力和可信程度以及履约状况和守信程度是“因”与“果”关系。是信用风险的预期,把信用风险从“事后”确定转移到“事前”预期。资信等级:自主偿债能力强弱(高:有较强自主偿债能力信用等级也高)信用等级:偿还债务的程度信用等级高未必反映资信等级高。信用对资信、诚信、信誉,具有普遍意义,而它们是信用基础上派生的概念,信用可以泛指。2、诚信与信用的区别与联系:在内涵、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