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年六个精准扶贫心得体会六个精准扶贫内容六个精准扶贫内容一XX省XX县区曾在红军长征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80多年前,中央红军到达西昌礼州镇,在这里召开军事会议,并向部队发出“万万火急”的改道电令,确定北上抗日路线。那时,身处贫困、备受压迫的彝汉群众积极支持红军、参加红军,为了什么。为了得到解放,为了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80多年过去了,西昌已成为祖国西南一颗璀璨的明珠。,西昌县域经济综合实力跃升至全国第九十三位,经济总量位居XX省县市第一位。然而,经济社会越发展,我们越不能忘记初心,忘记尚未脱贫致富的群众。西昌还有47个贫困村、12868名贫困人口,打赢脱贫攻坚战,是我们责无旁贷的历史任务。XX县区委市政府根据实际情况,提出“三年任务一年完成”,今年就要夺取脱贫攻坚压倒性、实质性、决定性胜利,实现全面脱贫,正是为了让所有群众早日实现全面小康。实现这个目标,我们有底气。过去5年,是西昌发展史上综合实力提升最快、城乡面貌变化最大的5年,也是人民群众受益最多的5年。全市民生事业投入超过90亿元,有效解决了一大批群众关心的切身利益问题。比如,教育方面,累计实施教育建设项目144个,形成了布局合理、门类齐全、覆盖城乡的公共教育体系。安居方面,完成城中村改造153.78万平方米、安置房建设项目275.81万平方米、农村危房改造8089户。实现这个目标,必须拿出真心。去年,我们对47个贫困村的实际情况进行了彻底调查,发现仅有5个村有集体经济收入,其余42个村集体经济“空壳化”,只能靠每年财政下拨的3万元办公经费和5万元公共服务经费维持运行。为了攻克这一影响群众脱贫的关键制约难关,我们按照“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农则农”的原则,科学规划,分村施策,各打各的优势仗、各唱各的拿手戏,探索出党建引领、盘活资源、产业扶持、合作带动四种发展模式,切实推动贫困村集体经济可持续发展。在加快群众脱贫的同时,如何让贫困群众拥有自己站起来第1页共6页的希望、站得稳的支撑,从根本上消除贫困。我们提出,扶贫,就要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留下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留下永远不走的群众工作队伍。“三留下”确保了发展的延续性、持久性。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实现新的跨越发展,既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也要万众一心、埋头苦干。惟其如此,我们才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告慰浴血牺牲的革命先辈。六个精准扶贫内容二今年以来,XX县区严格按照总书记“六个精准”要求,扎实抓好扶贫开发,加快推进“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步伐。在扶持对象识别上下功夫,确保“扶持对象精准”认真学习借鉴威宁“四看”识贫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力强不强、四看有没有读书郎)进村入户认真调查和甄别贫困户,抓好贫困农户精准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创新“三公示一公告”(乡、村、组三级公示评议XX县区公告)的工作程序,确保扶持对象精准。识别出贫困村175个54664户贫困户,贫困户人口18.16万人;县委、县政府于6月4日印发了《XX县区县乡村干部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方案》;并于6月4-5日带头到凤山乡白鸡村开展遍访活动。完成精准扶贫工作手册的印制;完成减少4万贫困人口任务的责任分解落实。在扶贫项目决策上下功夫,确保“项目安排精准”根据资源优势,把产业项目与农民意愿相结合,“造血式”扶贫与“输血式”救济相结合,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相结合。根据市场,把贫困户吸入产业,实施短期、中期、长期项目配套措施,以短养长,长短结合,使近期脱贫与长远致富一脉相承。因地制宜制定了《XX省XX县区扶贫开发十二五综合规划》、《XX省连片特困地区XX县区扶贫特色优势产业试点项目规划》、《XX县区乌蒙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实施规划》、《XX县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县级产业扶贫规划》和《XX县区20XX-20XX年扶贫攻坚产业培育行动计划》等产业扶持发展规划。在扶贫资金管理上下功夫,确保“资金使用精准”第2页共6页一是贯彻执行《XX省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实施细则(试行)》有关规定,按照“项目跟着规划走,资金跟着项目走,监督跟着资金走”的原则,建立完善扶贫项目立项、审批、实施、验收、评估等管理制度。二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