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一、编制说明二、编制依据三、施工进度安排四、施工方案五、质量控制措施六、安全保证措施七、文明施工和环保措施1春光大桥钻孔灌注桩专项施工方案一、工程概况春光大桥位于武冈市经济开发园区内,是S220武冈至司马冲改建公路上的一座关键性桥梁,桥位处两岸为沿江风光带。大桥的建成通车对快速拉动工业园区开发建设,加快该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春光大桥全长341。1m,大桥桥台设为重力式扩大基础,U形台身;桥墩设计为桩基础,上部结构采用后张法预应力空心板。桥墩桩基础直径为1.8m,最短桩长15m,最长桩长60m,平均桩长33m.桩基分左右两幅,每幅两根,桩顶以系梁连接。1、地形、地貌本工程桥位处地貌较简单,河岸开阔,地势低平,溪谷连接形成带状溪谷平原。地形起伏变化不大,水网发育。桥位5#~8#桥墩跨赧水河道由于村民长年挖沙,桩位处水深达到5m~6m。2、地质构造本工程桥位及两侧各100米范围地层主要由第四系(Q),上古生界二叠系页岩(P),上古生界石炭系石灰岩及砂质泥岩(C),上古生界泥盆系石灰岩(D),元古界寒武系板岩构成。从上到下依次为耕植土层,厚约1.5m~2m,卵石土层,厚8~38m,泥质粉细砂层7~30m不等。持力层为中风化灰岩。灰岩层上部有石笋,溶槽、溶沟、溶洞,部分溶洞内充填泥沙。3、气象、水文地质桥位所在地属中亚热带季风温润气候,具有明显的季节特征,气候温和,四季分明,热量充足,雨季集中,无霜期长。春温多变,夏秋多旱,严2冬期短,暑热期长.平均年降雨量大于1300毫米。雨水充沛,气候温暧湿润。雨季集中于四、五、六月份,冬春交替期对施工有一定的影响。地表水系发育,均为资江支流水系。水位和流量受降水影响明显,陡涨陡落。一般每年4~7月为汛期,5月份为水位最高期;每年10月至次年3月为枯水期,流量较少。地下水主要有孔隙水、岩溶裂隙水.孔隙水主要赋存于河流的河漫滩、阶地砂卵石层中,受大气降水和地表水的补给,水量较丰富,径流条件较好;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线路沿途岩石的风化裂隙中,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较小。地下水位基本平河水面。河水水质良好,对混凝土无侵蚀,可用于工程施工。二、编制依据1、春光大桥变更设计施工图2、春光大桥重新勘探地质勘探报告3、春光大桥施工组织设计4、《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5、《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F80/1—2004)6、《桥涵》公路施工手册(人民交通出版社,1999.11)7、《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JTJ076-95)8、《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E42——2005)9、《公路工程水泥及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GE30-—2005)10、《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程》(JTGD63-2007)三、施工进度安排春光大桥60根桩,平均桩长为33米,按每台桩机每天(24小时)进尺33~4米,完成每根桩8~11天,考虑到一些不可预见因素,每根桩平均用时15天,60根桩需要900天。安排5台桩机施工,2010年6月底可完成全部桩基础施工。(附桩基础施工进度横道图)四、施工技术方案1、成孔方案选择根据春光大桥地质勘察报告,大桥位于岩溶发育地区,桥位处的水文及地质构造复杂。从上到下依次为耕植土层,厚约1。5m~2m,卵石土层,厚8~38m,泥质粉细砂层7~30m不等。持力层为中风化灰岩。灰岩层上部有石笋,溶槽、溶沟、溶洞,部分溶洞内充填泥沙。桩位跨河道由于当地村民长年挖砂,河面水深约5~6米,其下依次为卵石层,泥质粉细砂层,灰岩层。地下水位基本平河水面。根据以上地质情况,桩基础成孔采用冲击钻,河中施工平台采用筑岛法,如遇流砂层或空溶洞造成塌孔则采用钢套管护壁的方法施工。2施工准备2.1技术准备2。1.1掌握场地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资料;2。1.2读懂桩基设计图纸和技术要求,编写施工方案,进行技术交底、原材料送检和混凝土配比申请。2。1.3准备施工用的各种报表、规范.2.2现场准备2。2。1对桩位进行测量定位自检,监理复核;42.2.2护筒埋设检查、测量复核;2。2.3泥浆池、沉淀池的检查;2.2。4检查水泥、骨料、水质及其它添加剂数量,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与规范要求,是否与批准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报告的材料相一致;2.2。5检查制作钢筋笼的钢筋型号、种类、数量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