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文明生态校园建设汇报稿实施校园改造工程创建文明生态校园双庙明德学校蒋云山以校园改造为契机,在各级领导的关怀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特别是在教育局的几位领导的亲临指导、亲切关怀的感召下,我校文明生态校园建设实施一年多来,运转良好,文明生态校园的功能得到了充分发挥,已显现出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了预期目的。一、基本情况我校是青龙镇一所新建的农村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是为适应我县《教育十一五发展规划》和《中小学布局调整》的要求,在教育局和各级政府的筹划和援助下,历经两年的建设与发展,现已初具规模。学校占地面积14937.5平方米,建筑面积达5420平方米,共计开设15个教学班,教职工80人(其中教师72人,临时工8人),共有学生698人。其中有3200平方米的明德教学楼一座;宿舍房5栋,共建有学生宿舍38间,容纳住宿学生380人(已满)。500多平方米食堂一座,解决近500名师生吃饭问题,基本满足教育教学的需要。经过一年半的努力,而今我校的沼气系统、养殖种植系统、生态果园系统、研究性学习课程开发系统、网络平台建设与管理系统、科技推广与应用系统,都已经运行或着手启动。生态效益,教育效益,经济效益,科技效应和社会效益,初见曙光。二、项目实施的内容和意义(一)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基本内容是1、一个理念。树立循环经济与可持续发展相结合的理念。2、两个基地:建设生态校园和综合实践活动相依托的基地。3、三个平台:创建综合实践教育、生态校园网络和科技推广相配套的平台。4、四个循环:形成“(果)→(菜)→(猪)→(沼)”第1页共6页1四个生态循环链。5、五点要素:(1)抓住改厕建厨建池的重点;(2)解决种植养殖场基地与技术指导的难点;(3)紧贴循环经济和网络应用的创新点;(4)融通生态果园与当地产业发展的结合点;(5)建立项目持续运行、科学规范管理的关键点。6、六个系统:(1)校园沼气系统;(2)养殖与养殖系统;(3)生态果园种植系统;(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系统;(5)网络平台的建设与管理系统;(6)科技成果的推广与应用系统。(二)文明生态校园建设的实施意义搞好文明生态校园建设,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探索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背景下,推进农村学校课程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增强学生体质,树立循环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科学理念,掌握农业科技知识,增强农业科技的辐射能力,推进农村教育发展,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都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三、项目建设情况1、校园沼气系统70立方米的沼气池建设于07年10月份开工,基础设施基本完成。与沼气配套的68平方米24个蹲位的新型卫生厕所与沼气池一并建成。拆除了危漏的旧师生食堂,设计500平方米、带有餐厅的高标准师生食堂于07年8月份建成,9月份投入使用。实现利用沼气烧水、做饭、加热消毒,利用沼液冲厕,沼液沼渣浇地施肥。节约能源,净化环境,已为期不远。2、养殖与种植系统30平方米的保暖猪舍、690平方米的菜园子,都已经进行了测绘和定址,并开始实施,不久将会有免费的肉和菜提供给广大师生。3、生态果园种植系统第2页共6页协议共建学校后山农民家庭果园。经双方协商,签订协议,将其家庭果园作为学校劳技课生产实习基地。4、研究性学习课程的研究与开发系统结合项目建设,在校领导和聘请专家的指导下,我校在三——八年级学生中开设了每周一、二节综合实践课,制订了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方案及课程计划,结合学校实际确定探究课题,选定指导教师,成立课题小组。让学生在项目建设过程中学习、了解、掌握沼气生成的化学原理、物理知识、果树病虫害防治的生物常识以及养殖业的有关技术,发现、探究循环经济的规律和大自然的奥秘。5、网络平台的建设与菅理系统学校借助远程教育和校园网,通过校本培训,对师生进行有计划的上网培训,每周参加培训人数600余人次,师生在网上索取有关信息,在网上与专家对话交流、探讨,请专家解答疑难问题,听取专家的指导意见,发表自己的体会、感想与见解。网络技术的应用,提高了师生与外部世界交流的能力,开阔了视野,增长了知识,初步展现出网络平台的优势。6、科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