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不是空谈——对一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摘要: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是数学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相互交流,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产生的过程,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发展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的要求。教师要结合数学教材为学生精心设计相应的数学活动。让全体学生投入到活动中去,在活动中实现学生的发展目标,因此不要让“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成为纸上谈兵或流于形式,在课堂上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关键词:自主探索学习经验经历数学活动互动兴趣《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教学活动是学生学与教师教的统一。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学生学习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主动和富有个性的过程。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以及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形式。上述要义是说:要学生积极主动地经历或体验数学活动的每一个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使人人都受到良好的数学教育,人人在数学上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经历多年的教学改革,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已逐渐深入人心,被广大一线教师所接受,且也努力地贯彻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去。但由于种种原因,新的教学方法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或全面落实,自然新的课程理念也就难以得到很好的体现。新的教学目标也就大大地打了折扣。下面仅就我校教研活动中的一个案例进行剖析。案例本人上学期观摩了我校一位老教师关于《三角形面积》的公开课,总体教学情况如下:一、复习引入我们前面已经学习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怎样计算的呢?(生答:s=ah)。下面这两题你会计算吗?1、一块平行四边形菜地,底是20米,高是20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若每平方米种大白菜6棵,那么这块菜地共可种植多少棵大白菜?2、求下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单位:cm)3、揭示并板书课题:我们今天再来学习一种新的图形的面积计算方法——三角形的面积(板书并齐读)二、探究新知1、小黑板出示情境题:下图是一张三角形彩纸,它的面积是多少呢?2、启发谈话: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计算呢?3、猜测:生1:底×高。生2:底×高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三角形面积要比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小。生3: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生4:三角形面积是平行四边形面积的……4、教师演示验证:用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平行四边形348(1)、说明取的是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2)、师在黑板上边演示边说明:两个三角形完全重合,将上面一个三角形绕右下角顶点顺时针旋转,再沿右边平移即得到一个平行四边形。(3)、提问:转化后的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呢?(4)、教师引导发现,学生回答。(5)、统一意见后,教师归纳。(6)、教师边讲边推导出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底×高三角形面积=底×高÷2(7)、计算彩纸面积三、巩固练习(略)四、课堂作业五、课堂小结(略)审视本节数学课听后印象是:教学过程完整,教学环节清楚,教师对小学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把握准确,数学语言精准到位,也能积极引发学生思考,板书条理清晰,同时本节课的一个最大亮点是能够让学生通过“类比、猜想”和“实验验证”的方法,引导学生经历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层层逼近的过程。进行深度信息加工,从而获得新知。根据反馈信息显示:学生理解公式的来龙去脉,掌握了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并且能够根据公式正确的列式计算,教学效果似乎较好。但若对照新的课程理念和《小数数学课程标准》进行详细分析,尚且存在些许不足之处。其一:新课前的复习目的主要是唤起学生对与本节新授课内容相关的知识的回忆,以便为学生新知奠定知识经验基础。教师所设计提问及两个复习题,虽能达到此目的,但对练习题的设计故意拔高。第一题要求根据求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每平方米种菜的棵数进一步求出这块地种白菜的总棵数,第二题主要想让学生掌握要用一组对应的底和高来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我想,这一节不是平行四边形面积应用的练习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