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工会四化问题的调研报告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党的群团工作会议精神,找准我市工会在“四化”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有针对性的应对举措,推动我市工会切实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切实增强吸引力、凝聚力、战斗力,2015年7月中旬至8月底,市总工会组成调研专班,以问题为导向,有针对性地开展了调研活动。这次调研主要采取召开基层党政领导干部、工会主席、职工代表座谈会,问卷调查,查阅工会工作台帐资料,走访企业和社区工会等形式进行,共召开座谈会90多场,145名基层党政领导、173名基层工会主席、224名一线职工参加;发放调查问卷6600份,回收6594份,有效问卷6582份;走访企业和社区工会100多家。通过对调研掌握情况的汇总、梳理和分析,形成本报告。一、我市工会在四化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及表现形式(一)下达命令多,沟通协调少。调查发现,我市工会组织行政化倾向一定程度存在,用召开会议动员群众,用行政命令、绩效目标来下达任务,用文件、传真、电话来发号施令,用简报文章反映成绩、用台账报表实施检查的现象较为普遍。有的上级工会部署工作任务、下达工作指标前,与下级工会沟通协调不充分,对基层实际情况考虑不细致、不周全,有时一刀切,不顾及基层单位的差异性。(二)调查研究多,掌握实情少。每年全市工会系统开展的调研活动不可谓不多,但大多来去匆匆,走马观花,蜻蜓点水,与基层工会和一线职工缺乏深度交流,缺乏面对面的有效沟通,调研提纲过于原则和宽泛,针对性不强,没有真正关注到基层工会和职工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运用现代手段和群众语言与群众打交道方面较为欠缺,不善于鼓励和引导基层和职工讲真话、讲实话、讲心里话,了解掌握情况不够及时、全面、准确。调查研究对工作的指导、促进不够。在选择调研单位时,经常去的都是情况好的单位、事先安排的单位,有经验有典型的单位,久而久之,这些工作做的相对好些的单位,工作积极第1页共9页推动,获得的荣誉多,接受的上级工会指导多,工作越做越好,而一些条件差、基础相对薄弱的单位,领导去得少,工作不被重视,趋于边缘化,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打了折扣,工作差距越拉越大,造成了工作不平衡,冷热不均,两极分化严重。有时为完成党政和上级工会安排的任务而被动下基层调研,缺乏积极性、主动性、针对性、计划性,有时甚至就一个主题重复调研;有些调研,安排布置时声势浩大,调研过程热热闹闹,最终在形成调研成果时却虎头蛇尾,真正高质量的调研报告不多。(三)考核检查多,指导服务少。工会的绩效考核、职工之家(小家)考核、组织建设考核等综合性、单项性考核检查名目繁多,为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任务,考核检查过程往往只停留在走走看看,搞搞座谈,听听汇报,翻翻台账资料等形式上,基层也疲于应付,有时甚至弄虚作假。多数考核检查不注重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指导意见和工作要求、不注重跟踪服务,不能达到指导基层,促进基层提升工作水平的目的。(四)开展活动多,职工认同少。调研数据显示,我市工会每年虽然开展活动很多,但是职工认同度并不高,受访的职工只有41%表示参加过工会组织的活动。部分职工(多为青年职工)直言不讳地表示,工会活动质量不高,方式老套,吸引力不够。有些活动虽然表面上热热闹闹,场面大,但是并不对职工的味口、并不符合职工意愿,工会费了很大的劲,但有些职工认为没有实际意义,是搞形势主义,有浪费、作秀之嫌。(五)工会组建多,发挥作用少。从调查情况来看,78%的受访职工知道单位建立了工会组织,66%的受访职工知道单位的工会干部是谁,但是只有26%的受访职工认为工会组织作用很大,29%的职工认为工会组织没有作用。由此可见,基层工会组建工作做得不扎实,重形式、轻实质、不规范的现象一定程度存在。(六)职工诉求多,真正解决少。调研数据显示,85%的受访职工职认为,有困难和问题需要第2页共9页工会组织的帮助;90%的企业受访职工认为工会组织能够将职工的意见向企业经营者反映。但是,66%的受访职工认为在利益受到损害时,工会组织没有能力真正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工会干部普遍反映,对职工提出的诉求,工会没有硬资源、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