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一、指导思想本课教学设计首先考虑体现《新课标》的基本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健康第一”教育思想为指导,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确保每个学生受益,以肩肘倒立和技巧组合动作两个教材为载体,以自信为主题,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小组合作意识和创编能力;达到教与学的和谐统一。在课堂中创设积极情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多种激励的手段,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二、教材分析本课主教材是肩肘倒立,是《课标》要求学会的基本动作之一,其动作方法是:两腿伸直并腿坐,上体前屈,胸部靠近大腿,两手触脚面;然后上体滚动后倒,两腿上举,两臂压垫同时腿上伸、迅速屈肘内收,手撑腰的上部(拇指向腰侧,其余四指托背),展髋、挺腹、脚面绷直向上方伸,成肩颈和上臂支撑地面的肩肘倒立姿势。它是在以前各种滚动、滚翻基础上进行的静力性为主的练习,它是进一步发展学生腰腹肌力量、身体协调、平衡能力和对空间的感知觉能力和自控能力的延伸。其目的是既要发展学生的空间感知觉能力和对自己身体的自控能力,又要在此基础上培养他们的相互协作意识、审美能力、积极乐观向上的进取精神,陶冶其情操;本课的另一教材为技巧组合动作,它以小组合作、个性发展为主;是对主教材动作要领的升华,主要以发展学生创编能力为主。两个教材都能发展学生的灵敏、协调等素质。因此,在课的练习安排上,做到了从易到难,循序渐进,既面向全体学生,又注重学生个性发展,注意运动保健,严防伤害事故的发生。三、学情分析学校体育是终身体育的基础,运动兴趣和习惯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终身坚持锻炼的前提。结合新课程标准理念,把生活中的一些活动到带教学中来,让学生的学习运用到生活中去,使学校和生活相连接起来。本课肩肘倒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要求学生用身体来写“L”字。用身体来写字,对于小学生来说很很新鲜而且小学生也比较喜欢做,没有高年级那种羞涩感。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充满好奇,让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使课堂气氛充满活力,有效的提高了课堂教学质量。四、教学目标通过以上分析,结合本班实际,我制定本课目标如下:1、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了解肩肘倒立的技术要点,能够基本完成肩肘倒立以及保护与帮助;2、通过学习,使小组合作创编一套组合动作从而培养学生的创编能力;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激发学生练习兴趣,让学生体验成功的魅力。五、教学重点:翻臀、顶髋教学难点:夹肘、撑腰六、教学过程程序一:1.内容:课堂常规2.教师行为:指定地点集合,向学生问好,队列、队行及三面转法练习,宣布课的内容。3.学生行为:体育委员整队,向教师问好,进行队列、队行练习,听讲教学内容。4.本段达到领域目标: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和学习氛围,加强组织纪律性,为下面的内容作准备。5.组织形式:四列横队。程序二:1.内容:热身:游戏:找伙伴2.教师行为:教师介绍游戏的规则与方法,并组织学生进行游戏,要求。3.学生行为:听教师讲解游戏的规则与方法、要求;积极参与游戏。4.本段达到领域目标:充分活动各关节,达到热身的目的。5.组织形式:绕圆进行。程序三:1.内容:辅助练习2.教师行为:教师把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组,每组一张垫子,分别站在垫子的后面;教师讲解示范“不倒翁”动作要领;肘关节支撑,两手撑起腰部,两脚经面部点地练习。组织学生进行练习;评价。3.学生行为:分组合作进行练习;同学之间相互评价。4.本段达到领域目标:团身滚动和手掌撑腰使得髋关节伸起、肩肘着垫。程序四1.内容:肩肘倒立2.教师行为:(1)师:你能用倒置的身体(躺在垫子上)表示“L”吗?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尝试练习。(2)能把字母“L”写的竖直而且长吗?教师巡回指导;(可用一定高度的皮筋让学生用脚尖跟)。(3)组织学生汇报表演并点评。3.学生行为:在教师引导下通过小组讨论并尝试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练习。4.本段达到领域目标:学生手掌撑腰使得髋关节伸起来。5.组织形式:同上。程序五:1.内容:技巧组合动作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