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轻松写作之记叙五法VIP免费

轻松写作之记叙五法_第1页
1/6
轻松写作之记叙五法_第2页
2/6
轻松写作之记叙五法_第3页
3/6
轻松写作之记叙五法在记叙文的写作中,有些同学虽也能把事情交代得眉目清楚,有条有理,但给人的感觉却是平平淡淡、空泛单调,如同“流水账”。这往往是由于记叙文重点不够突出,高潮部分不能有效展开,从而造成内容平板,文章不够生动感人,难以给人留下深刻鲜明的印象。所谓“记叙重点”,就是记叙文中最能体现中心思想的部分内容。怎样才能使记叙的重点鲜明突出呢?下面介绍几种方法,供大家借鉴。一、精雕细刻法。就是抓住突出主题的重点部分,进行细致入微、具体充分的描绘,如同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把表现人或事物特点的部分清晰地展示出来。例如《背景》它所表达的中心是父与子之爱,而父亲买橘子的过程正是体现父子深情的重点。于是,作者对父亲的背影进行了详尽、细腻的刻画:“我看见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过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作者用细腻的笔触,展示了人物行动的过程,写得细致入微,栩栩如生,给人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在这里“探”的小心,“攀”的吃力,“爬”的艰难,都是揭示了父亲的舐犊深情,而儿子看到父亲的背影时,眼泪一下子出来了,这样儿子对父亲的热爱也自然流溢于纸上。如此,就鲜明有力地突出了中心思想。运用这种方法要做到“精”和“细”。“精”就是要贴切,要符合生活的真实,要选择能恰当地体现中心思想的内容,“细”就是详尽入微,毫发毕现,形象逼真,力求给人身临其境,如在目前之感。二、铺陈渲染法。就是抓住要点,充分发挥想象和联想,运用多种方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全面展示事物的特点,就像绘画中的简笔勾勒的上敷以浓墨重彩一样,使形象更加绚烂艳丽,从而给人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例如《鲁提辖拳打镇关西》,重点写了鲁达三拳打死镇关西的场面,之所以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是因为用了比喻的手法,对这三拳进行了充分的渲染:鼻上一拳,“打得鲜血直流,牌子歪在半边,却似开了个油酱铺:咸的、酸的、辣的、一发都滚出来。”眼眶际眉梢又一拳,“打得眼棱缝裂,乌珠进出,也似开了个彩帛铺的:红的、黑的、紫的,都绽将出来。”第三拳,“太阳上正着,却似做了一个全堂水陆的首场:磬儿、钹儿、铙儿,一齐响。”从味觉、视觉、听觉作了一大串形容,充分渲染了鲁智深伸张正义,惩罚恶人时那痛快淋漓劲儿。如果要略写,只需“打得鲜血迸流,乌珠迸出,两耳轰鸣”一句便足够了。虽然也能把事情的经过交代清楚了,但不能给读者以强烈的感染,文章的中心也难以得到鲜明的体现。同样的方法在写景状物的记叙文中也经常运用,如《荷塘月色》中对荷叶、荷花、月光的描写等。运用这种方法,需要充分地展开联想与想像甚至夸张,使事物的特点得到最大限度的显现,不能只拘泥于对事物的客观的、直接的描述。三、重叠反复法。人或事物的特点,有时只有在多次反复之后才明白地显露出来,写文章时,要表现人或事物的某一特点,有时也需多次重复,以达到突出强调之目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例如《皇帝的新装》,为了挞伐皇帝大臣愚蠢、虚伪、卑鄙、自欺欺人,文章反复地写君臣对那根本不存在的布的赞美:“美极了!真是美极了!”“多么美的花纹!多么美的色彩!”还反复地写人们说谎的原因。这样,文章的重点在一次次的重复中,逐步得到深化强调,从而更好地表现了文章的中心。再如《祝福》中,祥林嫂把阿毛被狼吃的故事讲了又讲,一字不变,大段地重复,就把屡遭生活打击,灵魂近于死亡,痛苦得几乎没有了悲哀的祥林嫂的形象,活灵活现地刻画了出来。当然有的重复不是一字不变的照搬前文内容,而是相似的情节、情景的再现,如《警察与赞美诗》中苏比的多次碰壁的遭遇等。这种方法的运用要慎重,要用在当用之处,不然会陷于啰嗦,显得乏味。四、多侧面展示法。在记叙文中,对于要重点表现的人或物,若能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并加以表现,对形象的刻画就会更加具体和全面,对形象的刻画就会更加具体和全面,使之产生立体感,给人以完整的印象。例如《锁记》一文,既写了...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轻松写作之记叙五法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