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王乐夫版本第一章:导论1、公共管理的概念: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和分支学科。2、公共管理与公共行政的区别和联系差别:公共行政公共管理更加重视目标的设计更加重视目标的运作更加强调政治的、法律的和行政的手段更加强调管理的、经济的手段更加关注过程、程序以及内部取向更加关注结果、责任以及外部取向联系:第一:公共管理作为一种独立的范式还没有出现,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的一个分支学派;第二:公共管理是公共行政中重视公共组织或非营利组织实施公共管理的技术与方法,重视公共项目与绩效的管理,重视公共政策执行的理论派别;第三:公共管理在实施管理的主体、管理活动的内容和范围、管理的目标等一些基本的原则和管理理念方面,仍然与公共行政保持一致。3、公共物品的概念和特征含义:公共物品是指用于满足社会公共消费需要的物品、劳务或服务,是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特征: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收费困难、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4、公共管理与工商企业管理的区别第一,管理性质的不同,公共管理是国家、政府以及其他公共组织的职能、活动范围,与公共利益相关,具有广泛的社会公众参与,以行使公共权力为基础,是一个公共领域。工商企业管理是工商企业或者个人对从原材料购买、加工生产到销售等活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工商企业自己的事,主要遵循市场价值规律,是企业内部的事务领域。第二,两者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以服务公众、实现公共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为目的,以效率、民主、公平为价值;工商企业管理以营利为目的,注重效率合理利润。第三、责任的性质和范围不同,与工商管理相比,公共管理更强调公共责任、社会责任。第四、管理的广泛性、复杂性的晨读不同,公共管理的对象范围更为广泛、复杂,绩效评估更加困难。5、善治的标准:90年代后,世界银行提出了“善治”口号,合法、法治、负责、透明、有效的政府构成了善治的基本要素,成为规范政治权力的主要标准。6、公共管理学的产生?(背景、标志)背景:第一、执行研究将问题的焦点由组织转移到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执行研究把项目放到了核心地位并要求研究组织如何对项目作出贡献。第二、执行研究超出了公共行政学以及政治学的范围,而达到了更广泛、更综合的跨学科的程度。正是这种由组织结构与过程向项目与绩效的焦点转移的趋势以及不同学科者的共同努力,促成了公共管理学的兴起。产生标志:1991年,美国召开了第一次全国公共管理学术研讨会,被看作是公共管理学作为一个新的分支学科产生的标志。7、公共管理学的研究途径(选择题)美波齐曼公共政策途径企业管理途径戴维。H。罗森布鲁姆管理途径政治途径法律途径第二章:公共管理的理论发展1、公共行政理论的演进(选择题)(主要掌握人物、著作、及代表性的观点)(一)初创时期公共行政作为一个完整的理论体系并成独立学科,是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威尔逊的“政治—行政”二分法和韦伯的官僚制理论基础上经过泰罗的科学管理理论的推波助澜下创立起来的。威尔逊“政治—行政”二分法《行政学研究》(曾定名为《行政须知》,后改为《政府的艺术》)韦伯官僚制理论并把组织区分了“神秘化组织”、“传统组织”和“合理—合法化组织(理想的官僚制)”等三种不同的形式。“神秘化组织”中行使权威的方式是基于领导者的个人人格即所谓“超凡魅力”,具有个人崇拜、迷信的特点,带有感情色彩,非理性。“传统组织”中命令和权威的基础是先例和惯例,具有世袭性、绝对性的特点,效率较差。“合理—合法化组织”中权威行使的基础是组织内部的各种规则,人们对权威的服从是由于有了依法建立的等级体系,被韦伯称为“理想的官僚制”。他认为,官僚制具有巨大的优越性:严密性、合理性、稳定性和普适性。但他也认为,官僚制犹如一个巨大的铁笼,将人固定在其中,压抑了人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使人成为一种附属品,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