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新农村建设中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把文化建设摆在更为重要的突出位置。近年来,农村文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令人堪忧。一些地方只重视经济建设,轻视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问题没有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财政投入少而不落实,公共文化设施总量偏少,原有的公益文化资产流失,阵地萎缩,队伍不稳,有的地方文化工作严重下滑。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主要途径,加大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灵魂所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要着力抓好文化建设。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主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对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推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群众思想主阵地,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农民群众文化素质的提高,必将产生巨大的推进作用。随着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农民的思想观念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一些群众中也出现了公德缺失、是非观念模糊、价值观变异等不容忽视的问题。没有新农民,就没有新农村;没有农民文化素质的提升,就不可能取得新农村建设的成功。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之举,文化建设必须全过程地渗透在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中。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新农村建设才有后劲和活力;只有文化建设抓好了,农民的综合素质逐步提高了,乡风文明、社会稳定和谐的目标才能实现。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既是当前农村实现持续健康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构建农村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农村原有的文化资源本来就严重不足,特别在乡镇以下的农村基层文化基础设施、文化活动、文化教育更为贫乏,需要填补这方面第1页共4页的短缺;很多传统的、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在很大程度上已经解体或走向消亡,适应新时期的文化还没有发展起来,农村更急需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新文化。因此,从社会转型的角度看,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是顺应历史发展和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要着力做好五方面工作(一)更新文化发展理念,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组织领导。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摒弃狭隘的文化观念,强化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四位一体”的意识,深刻认识文化事业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切实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的组织领导。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党委、政府农村文化建设工作协调机制,明确要求各有关部门密切协作、各负其责、齐抓共管、形成合力,着力构建农村文化建设工作新格局。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中,宣传文化部门要充分发挥职能部门的作用,切实抓好对农村文化工作的宏观指导、综合协调及具体运作。群团组织要充分利用自身网络广泛健全的优势,积极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纪检、监察部门要加强对农村文化建设特别是重点文化工程的专项监督检查,以此形成强大工作合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的全面建设。(二)抓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打造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格局。一方面,要抓好文化事业的发展,在政府投资的基础上,抓好公益性文化阵地、载体建设。另一方面,还要将文化作为一个产业做大做强。在农村文化建设中,要解放思想,创新思路,将“大众文化”、“通俗文化”与“时尚文化”相结合,将历史文化、革命文化与民俗文化相结合,大枣多元文化和谐发展的格局。比如围绕乡土特色,着力挖掘并不断创新传统文化,在农村传统庆祝方式的基础上,广泛开展农民文化活动。在比如广泛开展农民歌手大赛、现代舞蹈大赛、农民秀选拔赛、现代文明礼仪大赛及以缅怀革命英烈,弘扬革命传统为主要内容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成立了农民表演队,农民篮球、乒乓球队等等。(三)动员各种社会力量支持农村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光靠农村自身的发展和政府的支持显然是远远不够的,还需第2页共4页要动员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参与到农村文化建设中来。要继续积极探索“三下乡”活动的长效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