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单元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俄国(苏联)发展线索沙俄苏俄苏联1917192119251953196419851917年十月革命1922年1991年12月《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战时共产主义新经济政策斯大林体制列宁勃列日涅夫斯大林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社会主义改革重在农业重在工业经济政治苏联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没有从根本上突破斯大林模式突破体制,但背离社`方向列宁的探索保卫政权时期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政权恢复国民经济时期新经济政策斯大林的探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斯大林模式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考点解析考点解析★从“战时共产主义”到“斯大林模式”课标要求:了解俄国国内战争后苏维埃政权面临的形势,认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新经济政策转变的必要性。列举“斯大林模式”的主要表现,认识其在实践中的经验教训。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的设想:“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基础上建立社会主义,实行公有制计划经济和按劳分配,取消商品生产和货币”。(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与目的: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探索1918年列宁说:“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是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主要途径。”背景:1918年~1920年国内战争时期;目的:集中全国的人力、财力、物力,支持红军战胜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实现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2、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贸易:取消自由贸易④分配: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和实物配给制;3、特点:战时\共产主义4、效果与问题(评价):积极性:最大限度集中全国人力、物力,保证了军事胜利,稳固了新政权局限性:违背客观经济规律,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不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途径材料一:……我们当时不这样做就不能在一个经济遭到破坏的小农国家里战胜地主和资本家。我们取得了胜利……应当说我们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是一种功劳。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功劳是什么?请思考:这种现象谁是最大的受害者?材料二:1919年,俄国一普特(16.38千克)粮食的价格为国家征购价:6卢布,国家零售价:30卢布黑市价格:200卢布集中力量,战胜敌人严重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请思考:这对当时的苏俄带来什么影响?材料三:“农民并非受人蛊惑,‘自觉地’进行反布尔什维克党的活动,而是感到切身利益受到损害,‘本能地’起来反对苏维埃。”在国内战争结束后引发了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背离了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规律,超越了实际材料四:(列宁)“我们原本打算直接用无产阶级国家的法令,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和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犯了错误。”请思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错误是什么?4、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调整1921年列宁说:“目前已很清楚,我们用冲击的办法,即用简捷、迅速、直接的办法实现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的原则的尝试已经失败了。……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经济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从冲击转到围攻的方法上去。”调整:用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2)根本原因:生产力相对落后、小农经济占优势(二)新经济政策1.原因:2.内容(1)直接原因: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农业——工业——贸易——分配——新经济政策新在何处?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一、苏联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模式的探索余粮收集制粮食税制国有化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取消自由贸易恢复自由贸易实物配给制按劳分配项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新经济政策特点管理方法、手段所有制形式3、特点与实质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在公有制的前提下,允许多种所有制形式存在。高度集中,行政管理。单一的公有制体制。新经济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