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感恩教育之我见感恩文化,在中华五千年灿烂的文明史中源远流长。“乌鸦有返哺之恩,羊羔有跪乳之德”和“知恩图报”的寻条:《诗经》有“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之说;唐代诗人孟效有“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之作;文人墨客有“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佳句。民间有“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谚语及“衔环结草”的故事。这些都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对感恩的认同和崇尚。感恩,绝不只是对父母的简单回报,更是人的一种责任意识、一种人生境界,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美德。知道别人的爱并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收获更多的人生幸福,才会摒弃没有意义的怨天尤人,正所谓“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从近几年社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关注来看,无论是“马加爵事件”中马加爵因和同窗打牌闹不和而举刀杀人,还是在南京大学校园内出现的一封“心酸父亲的来信”中大学生儿子写信回家后只知道向父母要钱甚至发展到偷改收费通知书,以及“丛飞事件”中许多受过丛飞资助的大学生在他患癌症住院后无一人看望等等,众多诸如此类时间的披露,都反映出这样一个问题:一些当代大学生感恩品质薄弱。由于感恩意识的匮乏,他们不知道感恩父母,感恩同学,感恩帮助过自己的人。大学期间,是一个人一生中重要的发展时期,它是一个人知识快速增长、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渐确立的时期;大学生又是我国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作为具有较高文化知识修养的青年人,他们代表着民族的希望和祖国的明天。大学生感恩意识的淡薄,是的人格不健全的表现。它将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并导致大学生人际关系的紧张。大学生缺乏感恩,甚至会阻碍当前及未来社会的和谐发展,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和命运。因此无论从大学生个人角度还是社会、国家角度来讲,都有必要对大学生进行感恩教育,以提高大学生感恩品质,让他们懂得感恩,学会感恩。一、感恩和感恩教育的概念和作用。(1)感恩和感恩教育的含义感恩一词,《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牛津字典》多给的解释是:“乐于把得到好处的感激呈现出来切回馈他人”。对于“感恩”,《说文》曰:“恩,惠也。从心,因口。”恩就是恩惠,与仇怨相对。《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说,“恩惠,他人给予的好处。”“感恩:感激别人对自己的恩德。”有学者还提出所谓感恩,就是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动为。(2)感恩的作用1、感恩是对生命恩赐的领略。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恩赐的世界,阳光、空气、水、植物、动物是大自然的恩赐;关爱、保护是社会、国家的恩赐。树木以绿荫回报大地的滋养,庄稼以果实回报农夫的汗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这是诗歌中对植物感恩的描述和赞颂;杨雀衔环、隋候救蛇,这是神话故事对动物感恩的记载;我们能看到的“鸦反哺、羊跪乳”自然现象,这些都是动植物感恩的反映。荀子说,与水火、草木、禽兽相比,“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动物尚知感恩,何况我们贵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