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配电网是电力系统中最后一个直接面向用户供电的环节,用户能否得到安全可靠经济优质的电能,配电网的建设水平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本文根据县局配电网的实际情况,阐述县级配网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关键字:配电管理系统,自动化一、绪论:1、配电系统自动化的的定义和功能配电系统自动化(DSADistributionSystemAutomation)或者是配网自动化,由中国电机工程学会城市供电专业委员会在《配电系统自动化规则设计导则》提出的关于配电系统自动化的定义为:“配电系统自动化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和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及厂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的监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这一定义包含的内容相当广泛,它指出了配电系统自动化是一个信息集成系统,包含了配电网有关所有管理和控制功能。其具体功能可分为三类:(1)监视:采集电压、电流等模拟量和线路开关状态等开关量,判断配电系统的实时状态。(2)控制:必要时可以自动控制断路器等配电设备,改变当前配电系统的运行工况,使之更加适合用户的需要,如无功/电压控制和故障后网络重建等。(3)保护:可以自动识别配电系统中的故障点,并进行故障隔离。2、县级配电网的状况和存在问题近10年来,我国各城市普遍重视配电网特别是城市配电网的发展和改造工作,有目标地投入了大量地资金和人力,城市配电网建设地成绩显著。但是县级供电企业由于经济、技术、资金投入等因素的影响,配电网的水平还处于比较落后的水平,很多县局在配网自动化方面还是一片空白或者水平较低。3、配电自动化的意义一是提高供电可靠性提高配电设备的技术水平,这主要体现在:(1)少故障停电次数和停电时间,缩小停电范围,直至避免停电。(2)减少和缩短设备检修时间。(3)优化网络结构和无功配置,降低电能损耗。(4)有效调整负荷,有利于削峰填谷。(5)共享电力系统的数据资源。二是提高企业的现代化管理水平:(1)提高城区供电设备的利用率,提高供电质量。(2)更好地管理配电设备。(3)提高供电的经济性,包括降低经常性的运行维修和推迟基本建设投资。(4)提高供电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5)提高为用户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服务质量。4、县级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建设应遵循的原则县级配电电自动化是一项先导工程,不是设备更新单方面的问题,而是使县级电力企业从传统管理方式中脱颖而出的全局性问题。县级配电自动化和配电管理系统建设必须结合本县的具体情况,从经济性、先进性、可靠性、易用性等方面综合考虑,确定改造和实现县城配网自动化的方案。一是实施配网自动化的技术原则(1)可靠性原则、实施配网自动化的首要目标是提高配电网的供电可靠性,因而要保证具有可靠的电源点、网架、设备、通信、主站系统。(2)分散性原则、由于配电网的地域分布性特点,建立配网自动化系统希望功能分散、危险分散。采用具有智能的一次设备(如重合器),故障就地解决;主站软件内核一体化设计、功能分散配置,SCADA实时监控功能独立运行,GIS在线管理功能独立运行,电网分析计算功能独立运行。(3)简化性原则、无论是依靠智能开关设备保护配合隔离故障还是通过通信、主站软件隔离故障,均希望简化电网联结的复杂性,对一般的城区尤其是县级城市,采用双电源环网供电完全能满足用户的供电可靠性要求二是效益原则、无论是综合工程,或是单项工程,都应按着逐年工程的投入资金、售电成本、售电收入,考虑税收、贷款利息和折旧,以及企业的利润,进行可行性分析,效益显著者先上,回收期过长和无效益者暂不上或缓上。二、县局配电自动化系统结构1、县局配电自动化系统整体结构配电管理系统采用分层分布式结构,一般情况分为3层:配电主站层、配电子站层、配电终端层。在系统的各个层面之间通过通信介质建立通信联系,进行信息交换,实现对整个配电网的最优管理。配网自动化系统应具有“积木式”的可扩充性。配网自动化系统是一个涉及面广(一次设备、二次设备)、投资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分期分批逐年完善,因此要求配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