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XX市政府工作报告各位代表:现在,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提出意见。一、过去五年和2012年工作回顾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来的五年,是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显著成就的五年。五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打造两个一流首府要求,坚持富民与强市并重的发展方针,全力推进一核双圈一体化发展战略,沉着应对前进中的各种风险和挑战,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重大跨越,完成了本届政府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一)综合经济实力大幅提升。预计地区生产总值由2007年的1128.7亿元增加到2460亿元,年均增长12.9%,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超过84000元。地方财政总收入由120亿元增加到316亿元,年均增长21.4%。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完成4650亿元,年均增长1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由443.4亿元增加到1015亿元,年均增长18%。主要经济指标均实现翻番。三次产业比例由5.5:36.8:57.7演进为5.1:36.1。58.8。以奶牛规模化养殖、设施蔬菜种植为主的现代农牧业发展步伐加快,奶牛规模化养殖率由不足20%提高到70%,蔬菜保护地建成面积由1.2万亩增加到6.5万亩。现代工业体系建设取得新进展,乳业、电力、石化、冶金化工、生物发酵等优势特色产业得到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光伏、电子信息、新材料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初步构建起多极支撑、多元发展的工业体系。全市工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346.2亿元增加到720亿元。商贸流通、餐饮住宿、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业全面提升,云计算、现代物流、金融保险、会展、旅游、中介等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拉动增长、辐射周边、服务全区的能力明显增强。第三产业增加值由2007年的651.1亿元增加到1450亿元,年均增长13.5%。(二)城市面貌发生显著变化。我们按照打造一流首府城第1页共20页市要求,加快推进城市一街五区XX县区建设,在XX县区实施新亮美绿净畅工程,城市建设实现六个明显提升。一是中心XX县区的辐射带动力明显提升。建成区面积由2007年的150平方公里扩展到230平方公里,市区常住人口由140万人增加到220万人。二是城市基础设施承载能力明显提升。对城市主次干道连同地下管网进行大范围改造建设,五年累计改造道路41条,新建续建道路33条、桥梁通道27座,形成三线环城、八横八纵道路网。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分别达到96%、98%,再生水利用率超过30%,集中供热普及率超过80%,二环路以内99%的居民用上天然气。新增加公交车辆930台,新开通和延伸公交营运线路69条,基本覆盖了XX县区全部主次干道。三是城市综合服务功能明显提升。建成一批城市商业综合体和星级酒店,新建铁路东客站等一批大型公用项目,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四是城市建设的品位与特色明显提升。对草原文化、历史文脉、民族特色进行挖掘和塑造,修缮保护了一批文化古迹,改造建设了一批特色街区。完成全长56公里的环城水系及景观建设,新建敕勒川公园、成吉思汗公园等一批城市园林绿地,建成区绿地面积增加1100公顷,人均公共绿地由13.9平方米提高到16.4平方米。五是群众居住环境明显提升。对全市1123个老旧小区、292条小街巷进行了改造,有效改善了群众居住和出行条件。切实加大环境保护工作力度,市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由331天增加到347天,通过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验收。六是城市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全面加大拆违拆临力度,加强市容环境管理和市政设施维护,着力提高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城市面貌不断发生新变化。(三)城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我们按照城乡一体、区域一体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先后在五个旗县召开两个文明建设经验交流暨城镇建设现场会,有力促进了各旗县政府所在地及重点建制镇建设。连接全市城乡的呼武公路复线、209国道和林至清水河段一级路、金盛路等重点公路全线贯通,乡通油路、村通公路全面实现,一核双圈一体化的公路网基本形成。全市公路通车里程增加711公里,路网密度比2007年提高11.7%。加强水利建设,启动实施引黄入呼二期工第2页共20页程,完成20座中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对8处万亩以上灌区进行了节水改造,新增有效灌溉面积44万亩。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