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产业困局待解产业需整体规划“中国城市目前还不适宜发展纯电动汽车,”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目前国内电池还没有达到纯电动汽车的要求,存在电池重、单次充电里程不够高、建充电站、换电站需要大量地皮等缺陷。“发展纯电动车,必须大力提高电池性价比,目前只能做演示,不能推广。在今年的两会上,工信部部长苗圩表示,新能源汽车“十年大纲”——《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有望于今年上半年推出。该规划制定了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中国将投入大量资金来扶持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为推动电动汽车规模化应用,国家电网公司也于近期宣布,“十二五”期间将建设充换电站2351座,充电桩22万个,初步建成覆盖公司经营区域的智能充换电服务网络。这意味着,在国家政策引导以及推进相关配套设施建设的基础上,国内新能源汽车产业将迎来更好的发展环境。然而,在我国新能源汽车领域,一直存在着纯电动与混合动力两条技术路线上的分歧。日前,参加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发展研讨会的业内院士专家和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混合动力汽车是现阶段中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经之路,一切以有利于节能减排为原则,大力支持混合动力汽车成熟技术的广泛应用,建立以节油率为主要指标的财政支持政策,才能推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发展路线有分歧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能源汽车就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重视,成为国际节能环保汽车发展的主攻方向。我国已把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作为国家发展战略。2009年初,国家四部委共同启动“十城千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在13个城市开展应用试点工作,并制定出台了财政补助政策,目前试点城市已增加至25个,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众所周知,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离不开电池、电机、电控技术的更新,电池技术又是重中之重。在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路径上,一直存在着纯电动技术与混合动力技术两条技术路线上的分歧。前者认为我国可以拷贝日本电动汽车产业发展的模式,通过大力兴建充电站,加速发展锂电池技术,来实现跨越式发展。而后者认为,尽管以燃料电池为基础的电动汽车是目前全球公认的发展方向,但当前混合动力是电动汽车的过渡产品,作为经验积累期的过渡,仍然应该得到政策的积极扶持。在有关混合动力与纯电动技术路线究竟该选哪一条的争论面前,国家863计划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重大项目监理咨询专家组组长王秉刚一直强调,这是两个分立的命题,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应该并举。“混合动力既不是过渡战略,也不是被弃一旁,只要传统汽车存在一天,各种形式的混合动力技术都是传统汽车实现节能减排的绝好途径,都将被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王秉刚还说,“十二五”期间,传统汽车将实现各种形式混合动力技术的普遍应用,这与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并不矛盾。电池技术是核心“中国城市目前还不适宜发展纯电动汽车,”中国工程院院士杨裕生认为,目前国内电池还没有达到纯电动汽车的要求,存在电池重、单次充电里程不够高、建充电站、换电站需要大量地皮等缺陷。“发展纯电动车,必须大力提高电池性价比,目前只能做演示,不能推广。一旦技术成熟了,是今后大力发展的方向,因为它是最节油的。”中国电池工业协会会长韩作樑认为,中国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车载动力电池行业的发展,需要一个从混合动力到纯电动的技术积累和市场积累,这个积累过程可能比较长,但是一条必经之路,也非常有必要。一切应从实际出发,推广和使用目前国际上的成熟技术,开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行业快速发展的产业格局。他还说,国家应鼓励有实力的国内龙头企业,采取收购、并购等多种形式,整合国际行业内的高端资源,充分学习和借鉴国外成熟技术,引领中国节能与新能源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进步。鼓励多种形式的电动汽车行业发展模式,可以由国内核心电池企业牵头,整合产业链资源,共同解决核心技术问题。2009年6月,工信部颁布《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将“使用铅酸蓄电池的混合动力乘用车、纯电动乘用车及纯电动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