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的重要品质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教师既是上课的教师,又是学生科技活动辅导员;既是实验室、仪器室的管理员,又是实验员;既是科学教学材料的采购员,又是学校科学教学资源的建设者”。这给小学教师提出了具体要求,所以我们认为小学科学教师应具备以下重要的品质。一、要有对科学无限热爱的品质热爱科学是科学教师应具备的基本品质。试想,如果一个教师都不热爱科学,又怎样去教育和感染学生去爱科学;如果教师自己不懂科学,满口是科学错误,又怎样去引导学生学科学。所以小学科学教师必须热爱科学。只有热爱科学,才能不断地探索科学,丰富自己的科学知识,充实自己的科学内涵,成为一名知识的主动吸纳者,一位备受学生敬仰和崇拜的教师。二、要具有满腔热情的工作热情小学科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儿童科学素养的重任,直接关系到未来社会公民的素质,必须要有对科学教育工作的满腔热情,才能保持积极主动的工作状态。因为只有一个具有满腔热情的教师才可能赋予抽象的教材以鲜活的生命,引领学生“真枪实单”地“搞科学”与学生“同呼吸”、“共命运”。科学教师要勇敢地蹲下来和学生一道“养小鱼”、“喂蚕”、“喂蟋蟀”、“找蜗牛”等,用亲身经历活动来呵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推动学生去完成他们的学习任务。三、要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不断自我批判的品质在信息化的时代中,教师和学生都可能同时获取最新的知识和信息资料,教师将不再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惟一渠道。因此,重要的是,教师要善于利用学生的资源。韩愈说:“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在教学中,教师不可能时时处处、点点滴滴都会比学生强,在某一个问题上,学生有时比教师更为熟悉。因此,在碰到此类问题时,教师要放得下架子,甘拜学生为“师”,使问题得以解决。这不仅不会失面子,相反体现了教师“不耻下问”的高尚品德。四、要有善于探寻学生的观点,重视学生的想法的品质。探寻学生对概念的思考和对问题的看法有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备课,进行有区别的教学。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当思考:学生是怎样学的,学生可能是怎样想的,学生有哪些思想的方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会碰到哪些困难,他们是否有能力克服。教师应走近学生,体会他们的生活、他们的想法,多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困难。教师应当更多地站在学生的立场,以学生的眼睛了解学生和认识学生。五、要具有广泛深厚的文化基础知识我们看到这样一则例子:某小学一教师在一堂科学课上,将“蟾蜍”读作“檐余”,将“钥匙”读作“月匕”让学生哭笑不得;更为可笑的是有一教师竟将“忠心耿耿”读作“忠心耳火耳火”,由此可见,教师的文化基础知识非常重要。因此,单就教师本学科知识以及相关领域素养的现实看,教师惟有终身学习,教师方能适应不断变化的要求,方能胜任教学。因此,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依然需要有“长流水”。有人说教师有蜡烛精神,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有向长江源头流不完的水。总之,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作为培育人才的教师,应该具有“热爱科学”、要有“深厚的文化底蕴”、要有“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要有“尊重学生”的基本品质。参加教育工作以来,我以任教小学数学为主,也一直把小学数学教学作为自己的专业学科。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好好地想过,作为一个小学数学教师,究竟应该具备怎样的文化科学素养和专业能力素养?今年,学校开通了网络培训,学习“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这门课程后为了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这才让我有机会来思考这个问题。一、关于文化科学素养。在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科技进步突飞猛进、教育改革如火如荼的今天,教育对教师的要求越来越高,小学数学教学对小学数学教师的要求也同样如此。因此,要适应现代的小学数学教学,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备如下的文化科学素养。1、要具有人本意识。新课程标准认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因此,小学数学教师的任务就不仅仅是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引领学生健康的成长。在“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小学数学教师应该具有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