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2024年北京版一年下《加法和减法(一)》(第二课时)word教案教学内容:教材第65---66页复习第6~10题教学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巩固两位数加整十数,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2.通过复习进一步提高同学们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同学们的分析能力。3.进展大家的数感,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提高同学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提高同学的分析能力教具准备:教学挂图或多媒体,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老师出示口算卡片,同学直接报得数。2.导入新课:今日我们继续来上一节复习课。二、综合练习。1.复习题6。1)出示第6题应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2.复习题7。1)出示第7题,说说题意。2)同桌同学讨论一下你怎么想?集体沟通。3.复习题8。1)出示第8题图,提问:题中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2)同学独立列式计算,集体沟通时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3)集体口答。4.复习题9。1)出示第9题,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求什么?是几个问题?哪几个问题?2)同学列式计算后说说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这样算的?3)同学集体回答。5.复习题10。1)出示第10题,图中告诉我们什么问题?2)根据这三个条件,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分小组讨论,全班沟通,老师把提出的问题写在黑板上,同学集体算出结果,口答。三、作业布置。<<练习与测验>>复习(2)附送:2024-2024年北京版一年下《我们认识的数》word教案教学内容:课本第44~45页的内容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活动,使同学们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简单应用。2.过程与方法:通过“说一说”、“猜一猜”、“数一数”等活动,加深同学们对100以内数的认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育同学们的合作沟通意识,进一步体验学数学、用数学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日我们上一节实践活动课——我们认识的数。(板书课题:我们认识的数)二、实践活动1.教学“说一说”。(1)分组活动。4人一组,用100以内的数说一句话,比一比谁说得好?谁说得多?集体沟通。(2)人的年龄也可以用数来表达,你能说出自己家里各个人的年龄吗?猜一猜你同桌爸爸、妈妈今年有多大?(3)出示教材第46页的“家庭图”提问:小明家有一个人,今年是64岁,这个人可能是谁?(爷爷或奶奶)2.教学“猜一猜”,分组活动,老师巡视,了解各组活动情况。集体沟通活动结果。(1)抓一把糖,数数有几粒?(2)抓一把花生米,猜猜大约有多少粒?说一说在猜一把花生米的粒数时是怎样想的?把抓出来的花生米数一数,你猜得怎么样?为什么一把花生米比一把糖的粒数多?(3)抓一把黄豆,你能估量出大约有多少粒吗?3.教学“数一数”。(1)出示教材第47页“校园图”,说一说这些同学在校园里数了些什么?(2)在校园里,你还能数出哪些物体的个数?(3)分小组活动,到校园里去数一数。三、课时小结数在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你注意它,课后,同学们仍然可以在生活中找一找我们所认识的数,看一看,谁找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