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竹排画中游》教后随笔星期二在教室里上课文《小小竹排画中游》,我们一年级的语文老师和上海来的侯老师听课。课堂气氛还算活跃,但是自己觉得在教学的整体协调性和许多生成方面处理得不好,显示出教学经验的不足,以及缺乏随机应变的教学素养。课前我用硬纸片画了一个小竹排,在导入时贴在黑板上,本以为大部分的孩子都会说对,因为我是按照课文的插图画的。没想到他们竟异口同声说是小船,我说再仔细观察,联系课文插图,可他们还是肯定地说是小船,本来我预设他们说对后我就表扬他们预习效果好。没想到会这样,我只好告诉他们:准确的说,应该是竹排。后来我想想,不应该我画画的水平问题,可能是我叫他们预习时,只强调识字、读课文,没叫他们图文结合,更细致理解课文,所以他们也就忽略了对图的观察。接下来是识字,在用“排”组词时,小孩子举一反三的能力可强了。一个说牛排,下一个就说羊排,再下一个冒出个鸡排。鸡排?我脑中随即闪过疑问:可以这样说吗?当时无法确定,就轻点头含糊过了。现在想,所谓的“牛排”、“羊排”,就是这些动物的肋骨、脊椎骨,因为这部分人们常食用,所以这些词使用的频率高。鸡也有肋骨之类的,但很少有说使用的,所以说法不普遍,我想课堂上稍作说明一下比较好。在理解课文时,我的设计是想让孩子们根据课文内容画图,在画图的过程中理解课文词、句,感受意境美。另一方面可以激发他们的兴趣,因为我知道班上很多孩子特喜欢画画。可是当我面带微笑问: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小朋友和老师一起在黑板上画,咱班谁画画最棒呢?很多孩子都兴奋地指着符永发,没想到这个让全班都很钦佩的班长竟然身子往后缩,连连摆手说:不,不,不,我不画!并且举双手挡住小脸蛋,一副害羞、胆怯的样子让我很意外,不免有些失落。不过我还是用鼓励的语气问:你可以的,你愿意吗?还是那么坚决地摇头。于是我用期待的目光转向其他的孩子,那一张张平静下来的小脸上没有表露出“让我来画”的欲望。我只好说那就让老师来画吧。课后我想:为什么课堂上他们会表现出退缩的一面?不应该仅仅是性格的问题,我要思考的是以后如何在师生接触、互动中,渗透、培养他们勇敢、大胆表现的意识和能力。在画图时,我问孩子们:江南鱼米乡,怎么画?要不要画?一个孩子马上说:不用画了,与刚才已经画了。我追问:米呢?米在哪里?孩子们一时摸不着头脑,说不出。后来有个小孩说在口袋里,有个说在竹排上,还有的想象力更丰富说竹排上有个洞,米就在那洞里。我当时也是急,面对他们毫无边际的回答,没能较好的引导,所以在这个问题上纠缠,浪费很多时间,以致最后教学任务没完成。虽然只是一节小小的公开课,但是上完后感觉很轻松。心情就像一张揉皱的纸舒展开来。如何从这节课中寻找不足,积累经验,这应该是我要费心思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