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现状及未来发展策略分析陆士桢徐选国【摘要】随着社会建设的深入,社会工作组织在我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通过对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相关概念的界定,对国外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理论及其经验的介绍,以及对当前我国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特征及存在的问题的梳理,揭示了当前我国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发展特征及其存在的问题,并对适合我国国情的民办社会工作组织未来发展的策略和发展路径进行了阐述。【关键词】民办社会工作组织现状发展策略自2003年上海第一家专业社会工作组织成立以来,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特别是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逐渐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目前正式注册登记的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大约有600余家。既便如此,我国民办社会工作组织总体上仍然呈现规模不大,专业化不足等问题。同时,关于社会工作组织方面的研究也较为缺乏。社会工作服务组织是社会工作嵌入社会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也是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阵地,没有健康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体系,就不可能有完善的社会工作。因此,就我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组织,特别是民办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的发展概况进行系统的梳理揭示当前民办社会工作组织发展呈现出的特征,分析组织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困境,探索出一条适合民办社会工作组织未来发展的路径,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一、核心概念界定(一)社会组织要论述和厘清我国民办社会工作组织概念、内涵、外延、特征及问题等方面,首先有必要对社会组织概念进行清晰的界定及与相关概念进行辨析。关于社会组织及相关的一系列称谓,如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民间组织、公民社会组织、志愿组织、第三部门等,主要是由国外NGO、NPO等概念引入中国语境之下出现的境遇区别,虽然实质上上述概念所指的内涵基本上一致,即指的是除政府(第一部门)、市场(第二部门)之外的第三部门,因为区别于前二者,因此,具有非政府性、非营利性、民间性、社会性、志愿性等特征。许多学者认为上述概念不可视为等同,原因可能在于各个概念所强调的特征和方面不一样;也有学者认为这些概念基本等同,只是称谓不同罢了。本文赞成陈洪涛(2008①)的观点,认为在中国语境下,应使用社会组织这一概念来规整当前学术界众说纷纭的观点。他认为,社会组织概念比其他概念更适合的原因主要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社会组织的内涵更加广泛,其包括法定的民间组织三大体系,即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基金会,也包括这之外的人民团体、事业单位及未登记注册的各种草根组织;二是社会组织具有中性特色,更适合于中国文化心理特征,更易于为民众所接受;三是社会组织概念更易于为政府及工作人员所接受,进而获得更多支持和理解。①陈洪涛:《为什么要用“社会组织”》,载《中国非营利评论》,2008年第1期,第248-251页。(二)社会工作组织社会工作组织这一提法,在我国大陆尚未明确提出,不同地区使用不同的概念,如民办社会工作机构,社会工作服务组织,社会工作事务所等。闻英(2009②)认为,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依据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凭借专业的理论和科学的方法技术,旨在为相关人群尤其是弱势人群提供一般或者特殊的关怀、保护、物质和支持服务,以提高或者维持他们的社会功能的组织。本文将中国社会中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组织称为社会工作组织,是指以专业社会工作价值观为指导,以专业社会工作方法为手段,以从事社会服务为组织使命和愿景,以服务社会成员、促进社会建设为目标,并通过各种手段对其所实施的社会服务进行科学监督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的社会组织。社会工作组织主要具有以下几方面要素特征:一是社会工作组织是以利他主义原则为指导坚持助人自助的社会工作宗旨,为社会上有需要的人群提供相关社会服务是社会工作组织的组织使命;二是社会工作组织是一种不以营利为目的,通过各种渠道,将政府、市场、社会等社会主体提供的社会资源和福利服务传输给社会大众的社会组织;三是社会工作组织要具有一套专业的、明确的组织规范和架构,指导本组织开展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并不断提升组织公信力和社会认可度四是社会工作组织必须通过具有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