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党组织召开支委会会议,讨论通过《决定》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向镇(办)党委,呈报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请示。镇(办)党委批复后,村党组织召开支委和党小组长会议,传达批复精神,讨论召开党员大会相关事宜。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听取本届支委委员述职报告,公布候选人条件,全额推荐下一届支委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现场公开计票。推荐结果报镇(办)党委。镇(办)党委根据推荐票多少和候选人条件,按照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名额两倍的人数,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村党组织召开村民代表会议,在镇(办)党委批复的人选中,全额推荐下一届支委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现场公开计票。推荐结果报镇(办)党委。镇(办)党委在村民代表过半数的人选中,按照比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多1至2人的差额和候选人的条件,研究确定候选人初步人选。镇(办)党委派出考察组,对初步人选进行考察,根据推荐和考察情况,研究确定支委会委员和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批复村支部。预备人选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人差额确定。村党组织召开党员大会,听取和审议本届支委会的工作报告,酝酿下一届支委会委员和党组织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名单,确定正式候选人,通过选举办法,选举产生新一届支委会。新一届支委会产生后,及时召开支委会会议,等额选举产生党组织书记。选举结束后,村党组织及时向镇(办)党委呈报选举结果。镇(办)党委予以批复,并报区委组织部备案。一、农村党组织换届程序(两推一选)准备工作阶段村(临时)党组织召开委员会会议,讨论通过《关于召开党员大会的决定》向镇(办)党(工)委呈报召开党员动员大会的请示村(临时)党组织接镇(办)党(工)委批复后,召开党组织委员会和党小组长会议,传达批复精神,研究召开党员大会的相关事宜组织党员推荐,全额定向推荐下一届委员会书记、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镇(办)党(工)委根据推荐票的多少,分别按照下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成员名额两倍的人数,研究确定书记(差额1人)、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组织群众推荐,村民代表对村党组织各员会书记、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进行全额定向信任推荐,镇(办)党(工)委在村民代表推荐票过半数的人选中,差额确定书记候选人初步人选和委员候选人初步人选(差额1名)组织考察,镇(办)党(工)委根据推荐和考察情况,研究确定下一届村党组织委员会书记、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书记候选人预备人选等额确定,委员候选人预备人选按照比应选人数多1人的差额确定(二)选举阶段直选产生的书记(第一书记),报镇(办)党(工)委审批镇(办)党(工)委给予批复,并报区组织部备案党组织班子选举产生后,要建立和完善“五个好”村党组织制度、“三会一课”制度、民主生活会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干部制度、定期议事制度、党务公开制度、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制度和党员远教电教制度等;要结合本村实际,研究制定本村发展规划、年度计划和落实措施等建章立制阶段选举阶段开展党内直接选举,选举产生新一届委员会的书记、委员总结上报阶段镇(办)党(工)委上报选举工作总结及有关统计数据农村党组织换届程序(直选试点)定期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鉴定、确定发展对象(党支部)1、入党积极分子定期向支部汇报思想和工作表现。2、培养联系人定期向党支部汇报培养情况,党支部每半年对入党积极分子进行考察鉴定。3、考察期满后,召开党员大会,通过民主测评形式确定发展对象。4、通知发展对象参加区委组织部举办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学习。将党支部决议上报党总支、党委(党支部、党总支)支部决议内容:1、归纳大会对发展对象的评议意见,主要优缺点。2、应到和实到正式党员数。3、表决时,同意和不同意入党的人数。4、通过决议日期。5、支部书记签名盖章。上报党委(建总支的先送总支审查签署意见后报党委)。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申请人)加入党组织必须支持自愿原则,要求入党一般由本人向党组织正式提出书面入党申请,主要内容包括:对党的认识和入党动机,入党的态度和决心,政治信念,成长经历和思想、工作、学习、作风等方面情况。政审(党支部)政审方式:同本人谈话、查阅有关档案材料、找有关单位和人员了解,必要时函调或外调。政审内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