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扶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税法价值提要:中小企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它不仅有利于带动经济增长,缓解就业压力,而且也是国家财政的重要收入来源。税收优惠政策是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手段,有力地帮助中小企业跨越资金瓶颈障碍。本文从税法的一般性价值追求分析税收优惠作为扶持中小企业的工具性手段的正当性,并系统分析了不同税收优惠政策的差异及适用条件。一、问题的提出在现代经济条件下,作为经济社会生活细胞——企业的形态,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从企业规模的变化看,正在出现超级大企业的不断涌现和中小企业数量剧增的两种基本趋势。随着企业间的并购浪潮的不断涌现,大企业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与此同时,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环境日益改善,企业的中小型化,甚至微型化趋势同样非常显著。在跨国企业掀起数次并购浪潮的冲击下,中小企业为何还能够欣欣向荣、方兴未艾的发展呢?对此,最佳规模经济理论给出了较好的解释:随着企业规模的不断扩张,管理费用不断上升,信息传递效率会降低或失真,难以达到完美的利润最大化的平衡水平。所以企业规模不是越大越好,相反,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应以成本优势为中心,以最少资源创造最大的经营价值为基准。中小企业经营机制灵活,能够及时捕捉市场变化和需求信息,决策程序精简,富有创新精神。不仅如此,中小企业在数量上具有不可超越的优势,提供了巨大的就业机会、创造了相当部分的国民财富,在促进各国产业结构调整、促进市场主体结构多元化、促进竞争、满足人民多元化需求等方面也做出不容忽视的贡献。为此,世界各国都将促进中小企业发展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一项重要的经济政策,建立以税收优惠为主线的政策扶持体系。该政策体系最大的助益是通过帮助中小企业克服最大的障碍——资金瓶颈,使得中小企业在市场竞争中的比较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资金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和持续推动力,中小企业要想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离不开资金的供应与支持。本文试图研究扶持中小企业税收优惠作为手段其背后的税法价值追求,以及实现税法价值的具体路径选择的差异。因为这是创制任何税收优惠制度时就必须被考虑的重大问题,是立法的原动力。二、税法扶持中小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价值目标税收法律制度作为各国政府普遍采用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手段,有力地帮助中小企业跨越资金瓶颈障碍,体现了税法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工具性价值,但工具不等于目的,如果人们忘记了目的而只记住、进而只崇拜工具本身,这就成了法律拜物教。法律之所以要保护私权,保护个人利益,不是说私人的利益就是目的本身,而是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更有效地组织社会,实现法律保护公共利益的目的。相应地,税法扶持中小企业的工具性用途的目的是帮助中小企业更好地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增强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最终目的——价值目标是将国家经济增长的动力从要素驱动带入到创新驱动,从而实现税法所追求的实质正义和社会效率的价值目标。(一)社会目标——实质正义法治国家有形式法治国家和实质法治国家之分,形式法治国家在于保护法的安定性,而实质法治国家在于保证法的正义性。正义的历史就是法律的历史,就像效率的历史构成了经济学的历史一样。对什么是正义,存在着各种各样的看法。实质正义是相对于形式正义而言的,两者的矛盾是法律的基本矛盾,关于他们的论述在亚里士多德那里就存在了,“相同的情形相同调整,不同的情形不同调整”[1](Justiceisequalityforequalsandinequalityforthosewhoareunequal)。从税法的角度看,形式法治国家关注的是税收法定主义,而在实质法治国家下,税收的核心问题是税收的实质正义,是如何将获得财政收入、照顾弱势纳税主体、调节经济以及提高国际竞争力等目标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最佳的配比效果。这也正是实质宪政国家下税法的逻辑基础和价值基础,任何税收法律制度的构建,均要受到其制约。这里,笔者并无意曲解税收法定原则,实际上,税收法定原则的终极目的也在于要求在任何情况下,应保障所有的纳税义务人按其实...